投稿 登录 | 注册

纳睿达董事长 包晓军:海归“雷达追梦者” 填补国内天气雷达技术空白

发布时间:2018-02-27      作者:古晓彤  
分享: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纳睿达董事长包晓军,畅谈他在创业中的“追梦”故事、相控阵雷达的技术优势以及应用发展前景等。

采访、撰文|古晓彤  编辑|李慧

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虽然雷达技术属于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而将先进的军用相阵雷达技术应用在民用领域,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纳睿达”)担当了拓荒者的橘色。近日,本刊记者专访纳睿达董事长包晓军,畅谈他在创业中的“追梦”故事、相控阵雷达的技术优势以及应用发展前景等。



公司荣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先进制造行业第一名。图为包晓军(左)接受颁奖。


雷达“追梦者”的归国创业路

 

在电子工程专业领域中,相控阵雷达可谓是“皇冠上的明珠”。2001年,包晓军赴加拿大,先后在圭尔夫大学和罗瑞尔大学求学深造。随着对雷达的深入了解,包晓军慢慢揭开相控阵雷达神秘的面纱,让他成为一名资深的雷达“追梦者”。2014年,他回到中国这片创业热土,终让创业“梦想成真”。

 

毅然放弃十几年在国外稳定的工作和生活,选择回国创业,并非每个人都有此勇气,包晓军也不例外。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其实当时这事(回国创业)也颇纠结,一边是稳定且薪酬丰厚的工作和优雅体面的中产生活,一边是充满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的征途。最终还是家国情怀和自主研发世界一流雷达的梦想,令我战胜犹豫和彷徨。于是,我‘拔营起寨’,带着妻儿一同回到国内,与6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建了以研发生产先进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为主业的纳睿达。”

 

在组建团队,回国创业过程中,遇到波折也是常事。他忆述,几位原本要一起回国打拼的伙伴,出于照顾家庭考虑以及对未来充满担忧等原因,开始慢慢打消回国创业的念头,而其他原本信念坚定的团队成员也受到这些情绪的影响,开始变得犹豫不决。伙伴们漂浮不定的心一度让包晓军担心不已。“我很明白,在当今社会,仅凭个人之力就想闯出一番事业,特别是雷达这样高门坎的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非常担心,没有一个信念坚定的可靠团队,如何能迅速打开局面、成就心中梦想呢?”

 

古语有云:“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包晓军认为,即使在国外本事再大、做得再好,总归是为外国政府或公司做嫁衣而已。家国情怀追梦夙愿以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重感召下,最终,他们毅然辞去国外优越的工作,回国成为“双创”大军的一员,他感叹道,“拥有一支同心协力的核心团队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与包晓军一同回国创业的核心初创团队可谓是一支雷达领域的尖端人才队伍——由6名掌握当代雷达科技前沿技术的资深工程师和首席科学家组成。他们的专业领域各有侧重,基本覆盖了雷达系统的各个方面,同时拥有先进的雷达设计理念和丰富的雷达制造、管理经历和经验。据包晓军介绍,他们的初心,是希望能把国外所学和掌握的先进雷达技术和丰富的雷达研发、生产经验,与国家的需求对接,实现先进雷达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国产化,雷达产品的民用化,为新时代国家的发展进步献拳拳之心,尽绢帛之力。

 

20145月,包晓军回国后创办珠海纳睿达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整整18个月的“5+2”、“白+黑”(编者注:每天不舍昼夜地工作)的打拼,创业团队终于在2015年底成功研制出首台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全极化X波段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作为团队带头人,包晓军先后获广东省和珠海市高层次人才称号,入选广东省2016年“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

 

公司与国家气象局共建南北两个超大城市精细化天气观测网。目前,已在深圳和广州气象局运行。


“能落户珠海是我们的幸运”

在采访中,包晓军回忆起创业时遇到的各种辛酸,感慨万分。由于公司初创时期仅有6个人,且团队要做的事在当时听起来,近乎是天方夜谭。“资金链的稳定是每个创业者最关心的问题,特别像雷达这样复杂系统的研制,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巨大,见效慢,资金回笼周期非常长。”


开始时,他们以为回国前和国内的意向投资人达成协议,就能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新型雷达的研发工作。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回国后,迎接他们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投资人的质疑和“闭门羹”。当时不少人觉得他们要做的事非常“不靠谱”、“不着调”,因此还遭遇了意向投资者的“离弃”。


所幸的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珠海市给了包晓军他们带来了一颗“定心丸”。他说,珠海的创业环境与国外相比,差异不大,有助于包晓军团队的海归们更快地调整状态,适应当地的生活、工作环境。此外,珠海市高新区属于“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示范区”,被列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区。

 

自落户珠海3年以来,随着当地政府对纳睿达的扶持政策更多更快地落到实处,无疑加速了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包晓军介绍,珠海市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公司调研指导,着力帮助协调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提供天使投资、创新创业资金、珠海高层次人才计划、办公场地补助、高层次人才住房和生活补贴、展览补贴等。

 

他特别提到,政府新出台新进人才住房补贴和提供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使“纳睿达人”能安心专注于研发高难度复杂的雷达系统。这对正走在创新和创业路上的一个刚成立的小型民营科技公司而言,这一切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用包晓军的话说就是:“能落户珠海是我们的幸运。”

 

依托优越的创业环境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包晓军带领着团队不断砥砺前行,争取创造出自己的新天地。经过3年的努力,成功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时空分辨率全极化X波段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


 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

相控阵雷达填补天气雷达技术空白

   

当记者问到公司的核心技术时,包晓军的回复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科技人”严谨性——“纳睿达主要致力于将阵列技术与极化技术结合,研制具有快速扫描和精确极化探测能力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是典型的军民融合创新。”他续介绍,该雷达有效提升性能价格比和系统可靠性,实现了高度集成化、通用模块化和可扩展化,产品可执行天气探测、森林防火、机场气象监测(风切变、微下冲气流、飞机的起降紊流)等多种任务,是能够对中小尺度、危害性大、强对流天气活动进行精细化探测和预警的新型相控阵天气雷达,主要应用于灾害性天气的准确预报、天气雷达组网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雷达以电扫描代替传统转达机械扫描,使其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微物理特征探测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稳定度特点,能使气象部门获取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活动(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风、下击暴流等)的完整观测资料,促进对其发生发展机制和演变规律的研究,推动数值模式预报水平的提升,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大大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气象探测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

 

据了解,作为全球首套真正实现产品化的民用全极化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产品,这款产品先后在深圳市和广州市气象局安装运行;此外。更作为国内唯一应用于天气探测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入选2017年国家首台(套)——珠江西岸先进装备项目,被国家气象局认定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填补了目前天气雷达无法解决的技术空白。”。

 

此外,由纳睿达研发的全极化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的优势亦不断被得到认可,还与国家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北京和珠三角南北两个超大城市群精细化天气观测网,共同制定相控阵雷达的技术标准。“这款雷达系统功能强且成本低,其成本仅为同类雷达的三分一,破解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使其从高高在上的尖端军事装备,俯下身、接地气,服务民事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用市场的需求。”包晓军进一步介绍道。



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

 

军民融合发展是大趋势

究竟相控阵雷达的市场有多大?包晓军认为,相控阵雷达技术是雷达发展的大趋势,从无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到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每进一阶都意味着技术和产业的巨大进步。

 

他以2015年“东方之星”号客轮沉没于长江中下游事故为例,他指出,由于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引起的气象灾害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环渤海湾地区很容易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现有的天气雷达限于所采用的技术架构,无法有效探测到此类强对流天气活动,更无法对其进行快速准确预报和及时预警。

 

“因此建设先进的精细化相控阵天气雷达观测网,提高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包晓军估算了一下,以每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每5年至少需4台雷达组网,总需求量估计为约1000台。

 

采访中,包晓军还畅谈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大时代大环境下,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雷达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雷达技术用于国防建设领域,可以缩小我军在精细探测感知能力方面与军事强国的差距,为我国强军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而将先进的全极化有源相阵雷达技术应用在民用领域,可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多提供一份保障,造福于民。”

 

作为雷达行业的领头羊,纳睿达今后将如何布局企业的发展?包晓军表示,纳睿达将以“创新引领、产业为本,科技报国、造福民众”为已任,以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掌握最新一代先进雷达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领先竞争对手一代以上的先进雷达装备来构筑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我们计划与省市区共建一个技术先进、产业链配套完善的‘广东省军民融合雷达科技产业(珠海)基地’;并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实现公司‘双百’发展目标,即年产大中小微军民各型雷达超过百万部,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本文为《科技与金融》原创,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