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刘佳宁、黎超、李霞: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研究:实践基础、综合评价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1-09-08      作者:刘佳宁、黎超、李霞  
分享:
四大维度,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刘佳宁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科技金融。

黎超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科技金融。

李霞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金融、科技金融。



文│刘佳宁、黎超、李霞

图│由作者提供

本文基于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了金融推动创新综合评价指数,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开放四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与北京、上海、杭州等进行比较评估,发现问题与差距,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支持创新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动员储蓄、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金分配效率、收集和处理投资信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Levine,2002)。

国家及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引擎,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发挥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的功能,构建国际化、多元化的科技创新融资体系。为促进大湾区城市科技金融产业链和生态链的联动发展,以金融科技创新助力大湾区建设,本文系统分析大湾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通过构建金融推动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估大湾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并针对现有障碍和短板提出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协同发展能力的思路与突破路径。

实践基础

(一)金融业比较优势明显,科技创新支持路径丰富多元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总量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末,金融业增加值从2002年的2189.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4079.22亿元,年均增长16%,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9.2%提升到2020年的11.9%。

金融资源不断集聚,众多银行、保险、证券、风投机构齐聚大湾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汇聚全球资本,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趋完备,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期货交易所等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发展迅速,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富的金融支持。

2020年大湾区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3万亿元,占全省业务总量的72.6%,人民币已超越美元成为大湾区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金融科技方面,大湾区位居国内前列,已从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2.0阶段,迈入行业大规模场景应用的3.0阶段。截至2020年底,广东上市公司数量达到667家,总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新增上市公司中首发募集资金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超过9成)、先进制造业行业集中度高(超过2/3)。风险投资市场持续壮大(深圳风险投资金额和案例数位居全国前列),进一步拓宽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珠三角地区7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支撑,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协同发展的创新格

局。

一是创新平台众多。截至2020年,广东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总数分别达到30和396个,国家和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500个;孵化器平台数量全国最多,在孵企业数量、从业人数、获得风投金额,均位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助推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全省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达2.90%;从投入结构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高达9成以上,设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超过40%。

三是创新产出提质增效。大湾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04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24件,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连续8年领跑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基本达到创新型地区水平。

四是科研院所和高校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粤港澳大湾区拥有9所世界500强高校,领先长三角。深圳大学6个学科进入ESI(基础科学指标)世界排名前1%。顶尖高校资源强强联合,通过常态化开展合作共建,进一步释放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力。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产业基础雄厚

粤港澳大湾区完备的产业链、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智能制造能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三次产业结构已逐渐向高服务业占比阶段迈进。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4.7%,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2%。

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形成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计算机通信、石化行业、电气器材制造业三大行业合计占比近5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2.9%。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5G产业、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新产业业态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撑和金融需求愈加明显。

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金融推动科技创新的理论机制,在充分借鉴相关文献和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提出的科技金融指标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立足于大湾区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开放4个一级维度构建金融推动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金融发展规模、效率、结构等9个二级维度,共计27个具体指标(详见杂志内容)。

其中,金融发展指数通过衡量区域范围内的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结构优化程度评估金融发展推进科技创新的能力。金融创新指数通过衡量金融主体和融资服务创新水平评估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实力。金融产业支持 指数通过衡量金融在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三个发展阶段中的资金支持作用评估金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力。金融开放指数通过衡量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评估外资流入推动本国产品实现技术创新跨越的影响力。

本文主要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先利用变异系数法求各具体指标 对上一层准则层的权重,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各准则层指标对上层目标的权重,最后由各层分组指数加权汇总得到综合指数得分。

(二)大湾区总体评估分析

整体来看,大湾区城市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梯队效应明显。深圳和广州作为大湾区的领头城市,在金融发展、金融创新、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保持绝对优势(详见杂志)。作为大湾区的双核心引擎,广州金融发展态势强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金融相关率高达205.68%,金融体系相对完善。产融结合能力较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2019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000亿元(比第二名深圳高出568.34亿元)。

深圳金融发展规模不断扩张,金融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持续领跑大湾区内地城市。金融发展结构逐步优化,直接融资市场相当活跃。金融对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强劲,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稳居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首(前者超过其他城市平均值70%,后者是其他城市的6.56倍)。

第二梯队东莞、惠州、中山和珠海金融推动创新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除珠海在金融推动创新各方面排名较为均衡外,其他三个城市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带动引领作用有待增强。

第三梯队佛山、江门和肇庆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力度相对最小(得分在60分以下),除佛山在部分维度可达到第二梯队水平之外,江门、肇庆金融发展综合实力、金融创新水平、科技金融一体化水平排名靠后(详见杂志)

(三)中心城市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对比大湾区核心城市与其他科技金融“标杆城市” 支持创新发展的综合实力,本文利用金融推动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广州、深圳、香港与北京、上海、杭州的金融推动创新能力。

香港、深圳和北京分别在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以及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上海金融服务创新水平较高;杭州金融推动创新的各项能力较为均衡;广州在金融发展及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北京和上海是国内金融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标杆城市。其中,北京科技金融综合实力强劲,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高于第二名深圳1.38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是第二名深圳的2倍,产融结合成效显著。

上海作为内地金融发展规模最大、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及其占第三产业比重位于6中心城市之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趋于完善,集聚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融资服务模式运行成熟,目前社会融资中直接融资额已超过12万亿元。

相比而言,广州则需进一步在金融发展能级、金融产业集聚、研发投入产出方面实现赶超。深圳尽管金融创新不断提速,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能力处于领先水平;资本市场融资优势显著,46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超19万亿元)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股票市场交易额占GDP比重高达2712.19%,约是第二名上海的2倍。

但金融市场体量和北京、上海相比还有差距。香港金融推进创新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金融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近20%,居6中心城市之首(其他5城市平均占比13.94%);金融产业集聚度高(2016-2019年平均区位熵19%,比第二名北京高1个百分点左右),金融业态齐全。

但在金融创新方面,香港金融科技普及率低,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仅为40.8%,远低于其他中心城市(平均88%);金融科技体验感排名最末。

在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由于缺乏科技投入(2019年平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92%,其他中心城市的平均占比已达到4.29%),且每万人口专利授权数量与其他中心城市存在至少5倍的差距,限制了科技金融的发展。

路径选择

针对以上的研究结论及金融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障碍与短板,本文就制度创新、金科产协同、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提出以下发展路径:

(一)加快制度创新,优化资源共享,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未完,完整内容,请订阅杂志)

编辑|李佳琪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