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李佳琪 校对|吴政希
图|张成渝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绿色制造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与金融》杂志邀请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傅智健总工程师围绕绿色制造对企业的意义、主要路径以及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分享,并为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化挑战提供策略建议。
通过本次采访,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绿色制造的核心价值,把握绿色发展的机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Q 《科技与金融》记者
A 傅智健
绿色制造对企业的深远意义
Q:在环境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您认为绿色制造对于企业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A:在未来,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绿色制造是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绿色制造不仅是企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战略部署作出的积极响应,更是实现低碳环保、高效发展的核心策略。
Q:绿色制造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A:绿色制造,以其前瞻性的理念和创新的实践,正逐步成为推动市场绿色消费需求与绿色产品供给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
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和绿色产品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绿色生态设计产品,这种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迫使企业不断调整产品开发和市场策略以适应市场趋势,企业需要通过绿色制造生产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绿色生态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企业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规划、生产、运行管理等全链条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
在规划阶段,企业以节能、减排、增效为核心理念,对生产流程进行整体优化与重构,力求从源头上减少能耗和排放,为绿色制造奠定坚实基础。在生产阶段,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环保材料,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推动设备更新改造,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同时,企业还加强运行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确保绿色制造理念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面贯彻落实。
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更满足了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迫切需求。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企业可减少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资源消耗,提升环境绩效,避免因环保违法违规导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事实上,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与市场需求变化息息相关,通过实施绿色制造,企业能够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加大全球市场份额,更好地融入国际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Q: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绿色制造能为企业带来哪些直接或间接的收益?
A: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企业开展绿色制造工作,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可再生能源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量替代、产品设计绿色化等一系列措施,可为企业直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有助于企业减少潜在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部分地区(如广州、佛山)的政府主管部门还出台了绿色制造的激励政策,直接对被列入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的企业进行奖补。此外,企业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可以带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共建绿色供应链,巩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提升品牌效应,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企业还可以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这些金融工具可以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有个成功案例可以与大家分享。美的集团大力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推动旗下28家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美的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构建面向全球的全流程绿色产业链,落地废旧产品回收及绿电行动,以绿色能源等解决方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节能减排项目中投入超过1.32亿元,推进1875个节能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达2 8 0兆瓦,发电量超过2.2亿度;绿电购买量743.92万度,回收废旧家电共计309.8万台。
企业探索绿色制造的策略
Q: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路径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过程,企业实现绿色制造有哪些主要路径?
A: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大路径:
一是企业需持续致力于清洁生产技术革新,包括引进先进的节能工艺、减污装备,并注重技术创新,研发符合自身生产特性的绿色技术。据研究显示,通过此类技术改造,企业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企业应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具体而言,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至总能耗的3 0%以上,可大幅降低碳排放量,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二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及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企业可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通过数据驱动,提升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和运维服务水平,以实现生产过程物质流、能量流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
三是积极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推动产业链绿色化协同转型。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是提升供应链全链条绿色化水平的主导力量,也是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工厂共同实施绿色制造的关键。企业深入实施绿色制造,积极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有利于建立更紧密、更可持续的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链绿色化协同转型,提升集群治理能力以及供应链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四是企业应积极参与绿色低碳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建设,与同行共享绿色制造经验和技术成果。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的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加入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企业可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共同应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造未来趋势和对企业的新要求
Q:您认为绿色制造领域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A:绿色制造领域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绿色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深度融合等方面。
Q:这些趋势将对企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A:在这些趋势下,企业需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落实绿色低碳相关的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颠覆性技术攻关;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资源效率、环境效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赋能作用,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紧跟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变革趋势,在绿色低碳领域深入推行服务型制造,构建优质高效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围绕全社会各领域绿色消费需求,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构建工业领域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
Q: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绿色制造的政策和标准存在差异,企业应如何应对这种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A:当前,促进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企业在这种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下,一是需要加强标准规范性管理、实施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定,推动国际先进标准在国内转化运用,推动国内先进标准向国际接轨;二是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绿色制造整体水平,加强碳排放控制能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三是优化全球绿色供应链管理,拓宽绿色设计产品市场,联动上下游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加大绿色设计产品研发和市场供给,实现供应需求两侧协同发力;四是落实企业碳减排主体责任,开展碳足迹核算和全生命周期评价,明确碳减排路径,加强碳资产管理,建设零碳工厂,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五是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加强与国际绿色贸易议题交流合作,参与国际减碳倡议。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商务合作,获取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