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赵毅、杨学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18      作者:编辑部  
分享: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立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创新需求,本文从农业新质生产力来源的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三力模型”出发,概括性提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建设的三种模式。

图|由作者提供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立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创新需求,本文从农业新质生产力来源的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三力模型”出发,概括性提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建设的三种模式:主导产业全链开发模式、科技创新集成推广模式、绿色发展全面转型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及优劣势进行了阐述剖析。最后,聚焦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了三项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战略部署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农业发展的整体质量。截至目前,我国批准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含纳入国家农业产业园管理体系的省级园区)已达八批,共计350个。同时,各地亦设立了7000多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一大批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伊始,便肩负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其不仅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与载体。

首先,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农产品结构性失衡、农业生产粗放等问题愈发凸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正是基于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前瞻布局,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有效缓解农产品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并为农业的绿色转型注入新的动力来源。

其次,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来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树立标杆和典范的重要平台。通过集中当地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当地产业链的建设和农户收入的提升,还有助于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激发、促进其他经营主体的农业现代化转型。

最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户就业等全方位的改善和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全国各地的全面推行,受开展时间有限、工作任务量大、缺乏有效参照对象等因素影响,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主导产业非粮化倾向严重、与农户利益联结不足等方面。这些不利因素导致部分地区的农业产业园发展日趋陷入低水平竞争陷阱,难以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户生计的提高,面临着成长路径下的结构性阻碍。考虑到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异质性,这些发展阻碍亟待进一步的细化分析与深入探讨。

当前,已有研究从多个维度揭示了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异质性,但随着农业产业园发展建设的深入推进,对于其不同发展模式的形式、特征及面临的情境性挑战等因素的系统化归纳和评析仍显不足。各种模式的创新性归纳、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分析尚需进一步明晰和深化。

因此,本文旨在依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深入概括剖析三种代表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并给出发展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提供最新的理论见解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模型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依托,以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导向,基于农业及其关联产业链供应链属性和发展要求,以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及其互动为发展表征,实现农业及其关联产业链供应链生产力要素品质属性及其质态组合的突破性升级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基本要求包括创新驱动、融合赋能、强产兴农、绿色低碳等。

从产业发展视角出发,农业新质生产力来源于三种能力: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其中,产业形态重构力与产业结构重塑力着重于协调解决产业内部不同要素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功能协同问题,旨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供需关系的优化匹配;产业跃迁支撑力则关注于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问题,目标指向产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这三种能力的综合模型(以下简称“三力模型”)为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三力模型”的深刻洞见,本文概括性地提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主导产业全链开发模式、科技创新集成推广模式和绿色发展全面转型模式(见图1)。

图1 研究模型示意图

其中主导产业全链开发模式以产业形态重构力和产业结构重塑力为基石,强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内部要素的重构与整合,还应当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多业态交叉,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为建设农业现代化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而科技创新集成推广模式和绿色发展全面转型模式则对应着三力模型中的产业跃迁支撑力。聚焦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动力来源问题,从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两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求着手,指引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方向。总体而言,这三种模式不仅揭示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现实路径,更预示着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概述

(一)主导产业全链开发模式:集群化、高端化的产业新生态

主导产业全链开发模式,作为产业形态重构力和产业结构重塑力的重要着力点,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发挥领军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实现对主导产业的全面强化与升级。该模式旨在构建产业集群化、价值链高端化、供应链融合化的产业生态,深度挖掘并高效利用产业链的全链价值,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在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主导产业全链开发模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应用。以下是几个具有显著成效的案例。

(1)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面对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措施,成功打造了一个集种植、采购、物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带动产值40亿元,年利税6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

(2)河北省安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生猪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建设了饲料加工、生猪屠宰、肉制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冷链物流中心、急冻库、低温冷藏库等配套工程,还培育了大红门等现代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85.5亿元,带动120个行政村2.5万农户实现持续增收;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38%。

(3)河南省原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紧抓预制菜首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的契机,迅速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预制菜全产业链体系。园区内汇聚了智能装备、包装印刷、食品加工等多类型企业,市政道路、排水管网、蒸汽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加速建成,目前已有知名预制菜企业370余家,年度营收突破100亿元。

然而,该模式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局限性。对主导产业的过度依赖使得整个产业链在面临市场波动或外部冲击时显得较为脆弱,对于市场环境的突然变化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转向和规避,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如面临大范围猪瘟时的生猪养殖产业园等)。此外,该模式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环节,诸如精深加工等,也面临着融资约束、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风险。 (未完,完整内容,请订阅杂志。)

编辑|周会霞 校对|吴政希

文献来源:赵毅、杨学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与金融,2024(6):13-19.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商务合作,获取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科技与金融》杂志2024年6月刊

已正式发售

欢迎订阅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