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广东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将自动驾驶列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这场融合了AI、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的竞赛已进入“广东时间”。
自动驾驶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有机融合的代表,也是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测,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738亿美元,中国市场独占4500亿元人民币,广东市场将在2030年达到万亿元人民币产值。
当前,全球自动驾驶创新已进入加速阶段。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国内的华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Apollo、比亚迪、小鹏汽车等企业在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智能决策等核心领域不断创新,Robotaxi试点项目已在多个城市展开,比亚迪构建起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其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引领进入高阶智驾平权时代。Waymo、特斯拉代表国外最先进水平。
Waymo研究提升传感器技术和机器学习模型,第六代Waymo Driver配备了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4个激光雷达,以及一系列外部音频接收器,增加了传感器清洁功能。这些传感器经过优化,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并且成本大幅降低。特斯拉发布FSD V13.2,实现停车场直接启动FSD、增强倒车与停车功能、提升图像处理和决策速度等创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接近实用。
全球先进国家对自动驾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持续完善。美国多州已经出台自动驾驶法规,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测与商业化,欧洲在统一立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极大地推动了自驾的落地。2024年12月,北京、武汉、合肥等也陆续针对自动驾驶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已于2025年2月28日正式生效,逐步有序推进人类驾驶和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区建设。各级政府对智能驾驶技术高度重视,为企业创新发展和市场推广提供了更明确的法律框架。全球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竞争加剧,自动驾驶实现从试点阶段向实际运营的跨越发展。
Waymo、特斯拉等在商业化应用上率先示范,Waymo的全无人出租车已在美国、日本提供服务。我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萝卜快跑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开展运营,重塑出行行业未来。目前,小马智行在广州开通了无安全员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专线,连接市中心和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文远知行在北京开启了纯无人规模化商业运营,服务范围包括经开区核心区域和市内高铁站等。
广东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已显现出明显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361.78万辆,同比增长43%、占全国1/4。其中,L2级以上新车的智能驾驶渗透率超过六成。
比亚迪开展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其构建天神之眼技术矩阵,支持城市领航、高快领航及易四方泊车等前沿功能,引领汽车行业智能化变革。华为途灵龙行平台作为行业首个自主智能数字底盘平台,独创全域融合架构,为L4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基于自动驾驶虚拟训练平台、通用驾驶平台等,加速AI大模型等自驾训练。小鹏汽车在全栈自研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包括端到端大模型、云端大模型、图灵架构等。广汽推出“智行2027”行动计划,自主研发“AI大模型平台”“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和“网联大数据平台”,推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云等技术快速提升。
广东为打造完善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以广深“双智试点”引领,惠州、东莞、肇庆等“多点协同”的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在产业链上游,速腾聚创、华为、镭神智能的激光雷达产品占国内市场半数以上;承泰、安智杰等开发4D毫米波雷达,实现高端突破;佑驾、眼擎等在摄像头产业逐步壮大;中海达、海格通信、南方卫星等逐步贯通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全产业链。
在中游系统和整车方面,华为、德赛西威、华阳、航盛、全志、豪恩的智能座舱和汽车电子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下游检测方面,以中汽研(广州)、电子五所、威凯检测、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质检中心、广电计量等为代表的检测能力基本完备。
自动驾驶汽车是我省数字技术在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融合发展,大模型、车载算力平台、具身智能、云技术、大数据、车联网等将加速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持续开展科技项目攻关自动驾驶产业链核心技术和装备。针对无人智能体未来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强前沿技术中试,布局大模型、车载算力平台、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加强汽车芯片攻关,开展计算芯片、AI芯片等研发及应用验证;加快智能感知与控制、自动驾驶训练、车路云一体化、车载光通信、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突破,填补自动驾驶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空白,形成具有国际领先的多模态融合新型车联网通信技术,保障车云通信和网络安全。
二是推动产业科技互助双强。
提升自动驾驶科技创新规划科学性与引领性,推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科技力量部省联动,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大局。完善区域部署,建立广深核心研发能力布局和多地跨产业创新协同平台。
三是加快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加大科技金融支持,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联合体以“揭榜制”“赛马制”等方式开展高效有组织创新,加大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力度。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融通发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依托“珠江人才”等人才项目,发挥国家级平台、科技基础设施、省院合作等优势,加快引入自驾高端机构和人才。
编辑|李佳琪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商务合作,获取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