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文化博物馆
文|吴政希 编辑 | 周会霞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俗语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陈皮以其极高的药用价值,已经成为很多民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药材与食疗产品,而各种陈皮之中,又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所产的“新会陈皮”最为珍美,使新会享有“中国陈皮之乡”的美誉。正因为如此,新会陈皮产业如何在传承中延续辉煌,如何加快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议题。
据了解,2023年,新会全区的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4.3万亩,新会柑年产量15万吨,产出新会柑皮约75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0亿元。
而根据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全区力争将柑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60亿元。谈及把“小陈皮”做成如今超过两百亿元“大产业”的关键,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门市新会区立足做好新会陈皮大文章,紧紧把握“新会种(zhǒng),新会种(zhòng)、新会陈”三个道地属性关键点,确保了新会陈皮的高质量与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资源要素,加大政策支持,构建了“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五位一体的产业园发展格局,赋能新会陈皮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新会孕育了果皮绵厚、油泡粒大、油室饱满的新会柑,就流程而言,新会柑需经过采摘、开皮、反皮、翻皮、晒制、陈化等一系列炮制技艺的处理,才能产出正宗的新会陈皮。“在陈皮全产业链中,选种育种是关键的第一步。强化良种保护与选育、加强道地新会陈皮种质资源保护十分重要。”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从源头上确保新会陈皮质量,产业园致力于创新与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技术,目前已经建成新会柑(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在种源方面,收集与保存了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笃和短枝密叶等5个品系99份以及类野生种源8份,利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提纯复壮茶枝柑道地品种。“随着产业园持续推广标准化种植,新会区整体种植质量效益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例如,在推动绿色增效种植后,通过利用新会柑减肥增效种植、新会柑高效水肥一体化和柑橘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技术,达到了化肥减量50%、产量增收25%的良好效果。”
据介绍,除了全面优化新会柑种植,产业园已将多种新设备、新工艺应用于加工生产环节。例如,为了实现果皮果肉自动化加工,产业园落地了新会柑高频超声波清洗设备、滚筒式分选机和小青柑开口机械;为了有效控制储存仓内的适度和空气质量,确保陈皮陈化效果,采用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等等。一系列智能科技投入加工生产,更使产业园成功入选广东省十大科技创新示范园。
该负责人还表示,产业园正不断探索创新驱动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兴园新路径。“2022年,《新会区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办法》发布实施,强调了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
在政策支持下,产业园通过与全国30多所科研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种植加工科技含量,全面推广智慧农业设施。目前,本地产业链中的新会柑果清洗、开皮、加工、烘干、包装、标准仓储等环节已经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并朝着数智化方向发展。”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加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将更有利于确保加工产业链留在新会,让更多本地农民分享全产业链中的增值收益。
新会陈皮产业园一角
“大服务”帮助农户就业增收
截至2023年,新会陈皮产业经营主体超过2900家,带动了新会全区7万人就业。但经营主体数量的庞大也带来了一个显著问题:企业多且分散,涉及业务广,不容易产生合力,也可能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对此,产业园针对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特征,以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为主体,建立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打造了“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品牌共享增值增收模式“企业+农户”订单合同“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合作社+农户”服务协作等多个利益共享模式。
“做好‘大服务’是产业园的重要使命。通过整合政府、协会和社会资源,产业园提供了管理、政策、金融、科技、数据、电商、协会、农资农技等8大服务。随着产业园内合作社带动柑农能力不断增强,柑农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强,占比不断提升。”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柑农抢抓数字农业发展新机遇,产业园以“品牌+宣传+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动新会陈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结合近年新会陈皮精深加工与医药健康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目前已经形成了药、食、茶、健、文旅、金融等6大类35细类12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
“产销两旺,才能真正满足柑农等经营主体的需求。近年,产业园除了推动农旅融合,打造了陈皮村三产融合园等融合体标杆,也在开拓新消费空间方面进行探索,建设了电商平台优化线上销售,搭建新媒体直播间发展网红经济,引导陈皮经营主体参加多个直播活动,以上措施均已取得良好效果,也使更多的经营主体也认识到加强数字化营销的重要性。”该负责人分享了一组数据,在利益分享机制的带动下,2023年,新会陈皮产业全年带动“三农”直接收益超15亿元,带动全区7万多人就业,实现柑农人均增收约2.2万元,柑农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5.6万元。“当前,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园为农民的就业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金融“活水”浇灌陈皮产业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以及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农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葵乡惠农贷”“陈皮e贷”“陈皮助保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有效地打通了新会柑种植及新会陈皮加工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很多经营主体缺乏抵押物,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一系列创新信贷产品以更高效便捷的方式,为全产业链经营者提供了融资服务,助力陈皮产业链持续升级。”根据相关统计,至今新会全区已累计发放新会柑、陈皮产业贷款达25亿元。
而在保险业方面,产业园通过引入保险公司,为投资人设置“陈皮保险”,在陈皮产品受天灾、意外等影响遭遇损失时提供保障。此外,农业政策性保险也实现了农产品全覆盖,农户自付保险费20%,其余80%由各级政府补贴,帮助农民节本增效、抵御风险,也使柑农对陈皮产业的发展更具信心。
陈皮农户正在晾晒陈皮
当前,国家正重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谈及产业园的发展方向,该负责人强调了“科技+金融”的必要性。“产业园正在完善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数据,加快开展对新会全区陈皮经营者2021年及以前新会陈皮年份、数量等信息数据核准。推进新会陈皮公共监管仓建设,收集从采摘到运输加工,再到陈皮入库等环节全过程数据,实时上传到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实施全闭环溯源监管。此外,产业园正加紧建设新会陈皮数据库,推动新会陈皮产地、年份检测地方标准的制定。”
“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品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将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探索高效利用陈皮产业链海量的数据资源,有望催生新会陈皮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走出一条生产要素高效协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增长路径。”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商务合作,获取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科技与金融》杂志2024年6月刊
已正式发售
欢迎订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