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广东茂名:“点-面-带”农业产业园布局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7-28      作者:编辑部  
分享:
作为全球最大的荔枝连片生产基地,多年来,茂名市通过建强产业园区、壮大产业平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架起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桥梁。

根子镇柏桥村荔枝果海 

文|周会霞 通讯员|黄崇坚

校对|吴政希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5月20日,2024年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在广东茂名召开,这是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连续第五年选在茂名举办。作为全球最大的荔枝连片生产基地,多年来,茂名市通过建强产业园区、壮大产业平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架起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桥梁。

“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为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从2018年至今,茂名已成功建设与荔枝相关的2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与3个省级产业园区,荔枝产业园发展形成了‘点-面-带’的布局结构。”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茂名市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积极建设大产区、引入大企业、做强大品牌、创新大科技、打造大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走出了一条鲜果产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道路。

以产业园集群

打造现代荔枝产业体系

每年夏天,茂名荔枝挂满枝头,堪称南粤大地的一处盛景。“从20世纪60年代起,茂名就开始规模化发展荔枝产业。改革开放以后,市里更是将荔枝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目前,茂名荔枝种植面积稳定在140多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产区。”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概念,并确立我国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起,茂名市就积极参与荔枝产业园的筹划和创建。

2018年7月,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的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落户茂名。随后5年间,茂名又先后创建了茂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茂名市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广东省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和高州市荔枝产业园等多个国家及省级产业园,茂名荔枝产业园建设正式形成了‘点-面-带’的布局结构。“

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建筑群,国家级荔枝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及省级荔枝产业园、 荔枝跨县集群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地 

虽然产业园集聚,但各园区承担着各自独特的功能定位。”该负责人解释称,茂名国家农业科技园是以荔枝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为主,通过科技赋能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则是以完善荔枝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链条,提升荔枝市场主体竞争力为主,从全方位、多角度促进荔枝产业提质增效。而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则主要侧重荔枝精深加工和荔枝保鲜等技术研发。

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进广药集团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荔枝饮料生产基地。目前,基地拥有全国唯一能加工荔枝清汁的生产线,配备了冲浪洗果机、酶解系统、碟式离心机等先进设备,是国内单线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荔枝榨汁生产线,每天可处理200吨荔枝鲜果,填补了国内荔枝加工技术的空白。

“农业产业园聚集着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等现代生产要素,能够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可有力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据该负责人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8年创建荔枝产业园开始至今,茂名市荔枝全产业链总产值已从81亿元提升至120亿元。事实上,除了荔枝产业,茂名市5个区县也均实现了省级园多园(2个以上)覆盖。2023年,茂名全市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约768.6亿元,较园区创建前增加29%。

新品种、新技术

为荔枝产业发展赋能加力

在茂名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大力发展荔枝产业时,茂名荔枝也正式开始了从经济作物向乡村振兴主产业的华丽转型。转型的关键一战是种业。

茂名荔枝种植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不同生态环境的影响,孕育出了众多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品种,荔枝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为了满足荔枝种质资源保存和育种需求,茂名市在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规划了占地面积500多亩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下称“种质资源圃”),承担着荔枝种质资源保护、试验研究、新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等任务。

“现代农业产业园既是产业园,也是示范园、质量园、科技园,园区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主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茂名现代农业产业园也不例外。”该负责人称,作为引领我国荔枝产业技术创新研究试验基地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位于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种质资源圃吸引了包括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11个荔枝科研团队陆续进驻开展工作。开展系列如荔枝智慧育种平台建设、荔枝促花药研发、荔枝蒂蛀虫引诱剂开发、荔枝早熟优质荔枝育种等科研攻关。创新搭建了荔枝气象服务平台,科学地将气象预测与农艺指导相结合,为服务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过去两年间,借助种质资源圃保存的700多份荔枝种质资源,已培养出3000多株杂交后代,目前通过白糖罂与禾虾串杂交,已经育出易成花,易坐果,肉质爽脆、酸甜可口的新品种一个。通过推广良种,目前茂名全市优质高产荔枝品种比例也已达80%。”该负责人表示,在荔枝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引导下,茂名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目前白糖罂、桂味、妃子笑等优质品种占比已达80%,远高于全国的50%。早、迟熟品种面积占比达47%,产期延长至4月上旬到7月下旬,前后均增加1个多月。

在新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之余,种质资源圃在推进荔枝保鲜技术研究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据介绍,目前种质资源圃已开展了针对香蜜早、桂味、白糖罂、妃子笑等荔枝的贮运保鲜技术研究,涉及物理源、植物源、微生物源和新型包装材料等多项绿色安全的荔枝保鲜技术。

“202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茂名高州荔枝主产区,以预冷技术应用为切入口,开展荔枝预冷服务和保鲜技术推广示范,并以应急专项方式组织‘2023年广东省荔枝保鲜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落地推广到荔枝主产区,保障荔枝保鲜技术需求。今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茂名高州实施荔枝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研发及应用推进项目,建设荔枝保鲜加工集成技术科研和生产应用基地,规划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同时,我市围绕预冷、抑菌、包装等保鲜关键技术环节,开展保鲜核心技术攻关,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可使桂味、妃子笑等部分品种冷藏保鲜时间达15天,货架期可达2天。”该负责人说道。

以“三品”

带动荔农增收致富 

现代农业产业园所聚集的生产要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作支撑,财政资金先期投入是开局的第一步,而如何走好第二步才是产业园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金融支持荔枝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创新成立全国首个‘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通过数据实时交互和资源优势互补,打造了‘数字农业科技+农村电商+物流+数字金融’的全产业服务模式。”该负责人介绍,借助该服务模式,茂名先后推出小额贷保证保险、政银保、农担贷等融资业务,助力解决荔枝种植农业主体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大难题。

农户采摘荔枝 

为了缓解种植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茂名还大力推广“信贷直通车”应用,组织有资金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在“信贷直通车”平台中申报,让金融部门和农担公司直接与企业对接,实现政、银、担、企无缝对接,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需求。“自推广以来,我市已有2821个农业经营主体在‘信贷直通车’平台中申报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已核验通过实现授信1403笔,授信额度超4亿元。”

除了以金融“活水”赋能农业产业发展,茂名市荔枝产业园基地建设的助农增收尝试也可圈可点。在高州市荔枝产业园中,企业创新推出“两高三服务”联农带农模式(两高:高质量荔枝,高额度返利;三服务:荔枝生产服务、仓储服务、信用服务);在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中,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牵头承担品种改良任务,做起嫁接队与荔农之间的对接“桥梁”……

总结而言,茂名产业园建设是通过‘三品’来带动荔农增收致富的。”该负责人口中的“三品”指的是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推广。

以品牌推广为例,茂名市在规划建设荔枝优势产区产业园、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时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品牌推广,并成功举办了荔枝赏花叹蜜游、荔枝产销资源对接会、荔枝龙眼博览会、茂名荔枝嘉年华、“十万电商卖荔枝”大赛等系列荔枝推广活动。其中,举办的“十万电商买荔枝大赛”活动以赛促销,引入网红大咖直播带货,东方甄选溯源直播走进茂名荔枝果园推售桂味荔枝,仅3小时就售出20万单,销量达90万斤;抖音头部主播“张同学”到高州市分界镇现场直播销售荔枝,2天累计销售荔枝近15万斤。期间,“茂名荔枝”品牌也于2021—2023年连续3年被评为“年度竞争力品牌”“年度市场竞争力品牌”“年度卓越品牌30强”。

“荔枝品种改良了、品质提升了、品牌打响了,价格也就卖得更好,荔农收益自然就更多了。”据统计,2023年,茂名各园区与荔枝相关的市级及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1家。荔枝产业园共辐射带动农户约15400户,实现户均收入2.6万元,高于园外农户收入15%。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商务合作,获取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科技与金融》杂志2024年6月刊

已正式发售

欢迎订阅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