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想
广州市声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文 | 何静怡 采编 | 谢邦彦
校对 | 吴政希 图 | 由作者提供
在面临自然灾害、车祸等应急场景中,高效地指导和管控人们的行为是避免灾害影响扩大的关键,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幸,现在有一种“无形”的技术可以利用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有效协助应急场景中的人群引导。这种特殊的声音技术就是“声防”。
声防以强声、定向、高清、远程、可控为特征,声防设备在军警和安全应急领域应用中,可达到“听得清、调得动、控得住”的使用效果。声防除了可以发挥宣传“喉舌”功能之外,还能以驱散、打击等方式发挥管控的“手脚”功能,用声音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声防装备适用于哪些场合?如何在安全应急领域发挥作用?在数智化浪潮下,声防及安全应急产业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本期,《科技与金融》邀请了广州市声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声讯”)总经理王理想,跟我们一起探讨声防在安全应急方面的运用与发展。
声防独有优势
填补安全应急防控空白
放眼全球,声防的应用可追溯到21世纪初。彼时,以美国、日本、德国等为首的发达国家较早地开展了声波装备的研制,并将之投入到了实际场景予以应用,声波驱散装备逐渐成为其警用和军用的常规装备。
2008年,我国首次引进美国非致命性声波武器,并在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展出。之后,国内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声防装备开始在军队、武警部队、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应急管理部门、学校和其他具有安全应急管理需求的基层单位使用,实现平急结合、专常兼备的应用模式,并在灾害事故和安防事件中实现远程迅速预警和即时拒止、处置,填补了安全系统中“口舌”和“手脚”的空白。
广州声讯作为国内最早进入该领域的科技企业之一,专注深耕声防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探索,致力于军警、应急声防领域的产品研制生产。王理想介绍,在边境防卫、警务执法、治安维稳等方面,声防设备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训练中,我们为多个方阵的阅兵训练提供了可靠的扩声保障,这让我们非常自豪。”除军警方面的应用,声防在民用安全应急领域也承担着关键性“职责”。
他指出,我国地势复杂,灾害种类多样,特别在波及范围广、人口密度大和“断电断网断路”情况下,逃生的迫切程度是以秒计算的,这就特别需要“安全之声”来帮助迅速地保障生命。比如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通常伴随“三断”的情况,如无声防装备,要高效进行大面积人员疏散撤离将非常困难。如今,应急部门可利用声防装备声音清晰、定向传声距离远、自带能源供给的独有优势,及时让群众接收到预警逃生和救援信息,迅速疏散到指定场所。
应急强声系统应用于水上救援疏散场景
虽然声防装备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优势明显,但在民用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刚开始做产品推广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声防,不了解声防装备与普通广播设备的区别,更一度质疑我们产品的存在价值,”王理想坦言,“不少人质疑声防装备可能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但科学实验证明,人体唯有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强声环境中,才有可能产生健康伤害;而声防装备主要用于应急场景,其应用时间一般较短,其声音能量、声压级别、扩散角度乃至扩声距离都是可控的,加之我们已经简化了操作难度,损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性极小。”
王理想深知,要获得用户认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切身体验产品,提升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水平。于是,他们积极与目标用户群体接触,通过宣传、产品演示、免费试用等方式,让用户逐渐了解和认可产品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疫情期间,我们成立了安全应急装备保障队,在白云区江高镇、越秀区矿泉街等多个社区和城中村,让安全应急便携强声指挥系统深入到各个核酸检测点,利用声防应急装备助力检测点现场人员管理和秩序管控,这既履行了企业责任,也无形中宣传了产品,加深了大家对声防产品的认识。”此外,声防装备也在港珠澳大桥应急管控、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推动的“十个有”项目中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网格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安全管控效率。
应急强声系统应用于交通紧急疏导场景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声讯参与了军标、行标、地标以及相关团体等级标准的制定工作,不仅帮助相关产品获得应用单位的认可,也推动了行业和产业良性发展。此外,对技术和产品应用的规范,还可让用户更容易找到满足他们使用需求的合格产品,为行业相关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提供了参考和正向规范引导,有力推动了供需对接。
产学研联动
助力企业自主创新
较之欧美国家,我国现代声防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广州声讯为突破技术封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技术与产品研发。“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都在15%以上,拥有多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在王理想看来,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产学研深度合作则是推动企业走向科技前沿的必经之路。在公司成立初期,广州声讯就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下称“武警工程大学”)合作建立了技术创新研发中心。他说,那时国内的强声技术研发才刚起步,武警工程大学正开展相关研究,但国内鲜有应用场景,技术成果难以落地,于是广州声讯与他们一起创立了研发中心,共同推进声防装备的研制。
在警务方面,公司与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合作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及粤港澳警务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从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合作,针对大型集会、治安现场或冲突等复杂场景,研发具有实战应用价值的声防装备。“我们把实际应用案例和经验分享给高校科研院所,让他们基于实际需求改良或研发新设备,并反哺到实际应用场景中,形成良性闭环。”与此同时,广州声讯还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联合开办“智慧应急技术与装备”微专业,探索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过往应急教育缺乏实战性的痛点。
王理想指出,声防装备作为安全应急装备之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但光靠企业推动远远不够,还要与科研机构合作,一起推动技术创新。他以目前与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研究的农业害虫驱灭项目为例介绍道,“如果能透过声波达到驱虫灭虫的目的,不仅能大大降低相关成本,也将为农业增产提供稳固支撑。但我们只对声波做技术研究,并不清楚哪种频率的声波才会对特定的害虫造成影响,这就需要与植保所联合攻关,由他们来研究声波对昆虫的影响,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拓宽应用场景。”
据了解,广州声讯目前已与广州大学、广东创新职业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基地,联合校、企科研技术力量及产业协会资源,对声防装备研发和多样性应用进行深入探索;同时,广州声讯亦在筹划联合著名高校,共同创建声防国家级实验室、声防研究院,以填补声防领域应用研究和规范实验室数据的空白。
让声防装备
插上数智化“翅膀”
在科技浪潮推动下,部分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已实现一定程度的数智化,为安全应急装备的系统化整合打下了有利基础。王理想认为,仅依靠声音来解决问题存在局限性,声防产业必须拥抱数智化这一未来发展趋势。
他说,如用于周界安防的电子哨兵,就是在前端安装监测感知设备,然后通过后台AI智能辨别,当目标进入管控范围内,就以声音进行警告甚至驱赶。这样,士兵或安保人员就不用再冒着严寒酷暑站岗,只需在指挥室内看着监控、在需要人工干预时才出动。
“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以声防为核心,实现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真正让科技替代人力进行预警、处置,实现周界无人固防、固守,让声防装备插上翅膀,进一步提高声防产品在国防和社会的应用价值。”
图1 我国安全应急声防装备市场规模
发展趋势及预测
(数据来源: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应急强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面对产业的数智化转型,王理想也坦言,声防属于安全应急产业中的新兴细分领域,暂时没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更多时候他们都需要主动寻找军民融合、安全应急、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匹配,以争取以资金为主的各方面扶持。
“我们规模较小,但不管是数智化转型还是技术研发,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政府的扶持政策都设有一定门槛,这对于很多像我们那样进行‘从0到1’技术突破的企业而言,难以达到准入标准。希望有关部门能制订这一细分领域的针对性扶持政策,让声防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形成,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安全。”
经过10年发展,广州声讯的成长初见成效,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选广州市隐形冠军企业,荣获中国警用装备科技创新大奖、广东省第十一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多个奖项,并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近200余项,形成便携、可移动、车载、机载等空天一体化的系列自主创新产品。2023年6月,在“强声技术在安全应急领域规模化应用可行性论证会”上,广州声讯自主研发系列产品的表现亦得到了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曲国胜、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巡视员景晓波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对于未来发展,王理想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据了解,强声技术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推广,其作为安全应急防范的技术手段逐渐被国内接纳,并逐渐形成了以“声防”为名的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呈快速发展趋势。“2024年将是声防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新起点,可期于2028年达到百亿元市场规模。我们计划在2024年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5年在北交所上市,吸引更多资本加入,以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同时继续与各方携手,共同推动行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商务合作,获取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