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毅田生物桂艳男:差异化农药制剂让果园不再“蜂”烟四起

发布时间:2024-02-23      作者:编辑部  
分享:
独辟蹊径解决果实防治难题。

“专精特新•成长记”栏目致力于通过展现“专精特新”企业的进阶之路,诠释中国企业家以专注铸专长、以精细固强链,以技术独特赢市场,以自主创新谋发展的勇气和决心,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期第三季由《科技与金融》与金颖农科孵化器联合策划,记者将深入广东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第一线,走访多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对话企业创始人、亲历者,剖析农业企业发展生态,呈现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助力推动更多企业推开科创世界的大门。

文 | 何静怡 编辑 | 周会霞

校对 | 吴政希 图|由受访者提供

果实蝇,又称针蜂,繁殖能力非常强,其卵通过尾针产于瓜果内,气温适宜时只需几天就能孵化成蛆。传统防治以简单喷药扑杀为主,但因实蝇早在果内产卵,对瓜果的损坏已不可逆转:轻则果皮坚硬,口感变苦,重则瓜果腐烂发臭,落瓜落果。“既然杀不绝,那就改变思路,让它们闻不到果香,找不到果实。”

广州毅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毅田生物”)创始人兼总经理桂艳男表示,正是秉承着差异化的治虫与营销理念,企业才得以在新冠疫情防控的近3年逆势实现30%的复合性增长。用他的话来说,产品的差异化可以化解市场冲突,企业的差异则可以化解竞争。

独辟蹊径

解决果实蝇防治难题

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农药制剂研究的桂艳男,20年来一直深耕植保领域。2019年,他放弃了行业龙头企业市场总监的职位,创办毅田生物,并入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金颖农科孵化器(下称“金颖农科”)进行孵化。

随后,新冠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彼时,成立仅一年的毅田生物亦摇摇欲坠。面对困境,桂艳男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农药企业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农药制剂作为功能性产品,功效永远是第一位,所以,注重产品技术研发一直是毅田生物发展的重中之重。”桂艳男表示,自成立以来,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均超过100万元,占总体营收比重的10%以上。

除了自建研发团队,毅田生物通过金颖农科对接到了省农科院专家科技资源,并与省农科院植保所成立了“南方高抗性病虫害研发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毅田生物农业研究院”等共研平台,形成了与省农科院全方位的科研共创合作机制。

桂艳男称,省农科院的优势在科学研究,毅田生物的优势在产业化应用和推广,二者建立的合作机制通常由企业出题,农科院各课题组科研人员则负责“揭榜挂帅”进行解题。

以果实蝇防治为例,毅田生物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发现这种虫害正呈逐年加重趋势,南方的苦瓜、丝瓜、南瓜,因针蜂所致的掉果率高达50%-60%;鹰嘴桃、三华李、火龙果、荔枝、龙眼、杨桃、番石榴等水果也都出现不同程度掉果,部分地区出现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传统药剂只把实蝇杀死,难以起到保果作用,而且打药没多久,实蝇又迁飞回来,防治效果十分有限。”在详细分析掉果原因后,毅田生物与省农科院植保所的科研团队达成共识—— 根治实蝇的关键是不让果实蝇接触果实,二者遂将研究方向从常规的“杀害虫”转变为了“防落果”。

“目前很少有企业和机构专门对果实蝇进行深入研究,像我们这样在调研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研发的更是少之又少。” 桂艳男称,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毅田生物与省科学院植保所联合研发出针对实蝇的迷向药剂。

瓜果树打药后,不仅能让实蝇死亡,其中的迷向助剂更可干扰它们的嗅觉系统,让迁飞过来的实蝇找不到果实,降低它们对果实的危害。

除了在防治方向上与众不同,市场推广出身的桂艳男在品牌营销方面也选择了另辟蹊径。“科技和品牌是企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必须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营销。” 桂艳男表示,毅田生物会根据市场功能和特点,选择差异化的定位、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的宣传推广。

在他看来,一般企业是卖“产品”,毅田生物则是卖“方案”。老百姓感冒生病,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在农作物的病虫害治理方面,农药制剂企业与医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很多时候,植物病虫害也并非一种药就能解决,建立方案思维,才能真正为果农解决问题。”

对于因新冠疫情导致的线下推广难题,桂艳男再次打破传统,把宣传营销推到线上。“看到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我们当即就组建了线上营销部,在摸索中不断学习,想尽一切办法把产品通过互联网推广出去。”

随着业务量增多,毅田生物还组建了短视频拍摄团队、直播团队,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与农户、经销商互动,分享农药科普、产品优势等资讯,并进行直播带货,“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直接连接到c端农户,这既提高了公司利润,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价格优惠。”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

互补成植保趋势

从事农药制剂研发与推广的20年里,桂艳男也见证着中国农药制剂行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农药制剂真正产业化虽然只有30年,但发展却十分迅猛。”

桂艳男回忆,21世纪之前,国内的农药制剂基本上都是“拿来主义”,进口产品也大多是一些高毒化合物制剂。“那时,国内厂商只会简单复制、模仿,或者生产销售专利期过了的农药。随着科技进步,国内厂商开始自主研发农药产品,专利也逐渐增多。”

目前中国在每个板块、每个领域都有具备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农药,产品也从第一代的高毒高残留,迭代至了第四、五代的低毒低残留,甚至微毒无残留。与此同时,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70%-80%的农药原药由中国企业生产供应。

我国农药行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大多是仿制药,与国外相比仍属于起步阶段。作为多年的老植保人,桂艳男也深知中国与国际的差距, “我国的创新性化合物目前还较为欠缺,现在90%的农药创新依然把握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头部企业手里,农药自主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家对农药化肥“双减”政策的提出,生物农药逐渐登上植保“舞台”,桂艳男看到了中国农药发展的新方向,并适时将公司重心由化学农药转向生物和微生物农药领域。

与化学农药相比,后者因其提取自植物和活菌,安全性好,残留量、副作用低,甚至可以现打现摘。虽然生物农药有着诸多优势,但桂艳男强调“它绝不会取代化学农药”。

在他看来,化学农药的特点是含量高、起效快,效果立竿见影,能集中解决某个问题,犹如西药;生物农药则跟中药类似,需要有一个调理过程,但对于一些化学农药解决不了的综合问题或疑难杂症,生物农药无疑是很好的治理药剂。

“比如一些‘植物癌症’,若只靠化学农药,可能加大十倍使用量都解决不了,如果与生物农药有机结合,让它们性能互补,则有可能将其‘治愈’。”

桂艳男表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同使用,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防效倍增、农残倍减”的效果,成为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而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生物+”或许也将成为综合解决土壤问题的方案之一。

专精特新扶持政策

需真正落到实处

4年的风雨兼程,毅田生物已从初创时的默默无闻成长为专业防治高抗性病虫害的创新型农药企业,研发生产出杀虫剂、微生物菌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逾百个品种,拥有生物农药证件15个、自有专利12个,企业年产值超亿元,2023年更获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毅田生物的快速成长,不仅是一众为农业发展默默耕耘的科研工作者的初心见证,更是现代农业孵化育成体系的成功探索。

桂艳男透露,农药行业是一个重资产投资的行业,尤其在发展初期,资金投入非常大,但回流相对较慢。“当时幸好有金颖农科的帮助,我们刚提需求,就有专属的金融服务人员进行对接,帮我们顺利拿到了近千万元的无抵押信用贷款,正因为如此,才有后来毅田生物逆势实现30%复合增长的故事。”

作为省农科院倾力打造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暨企业孵化平台,2022年初,金颖农科携手中国银行广州分行推出农业孵化载体定制化科技金融服务方案,为入驻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多种定制化无抵押信用贷款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谈及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氛围时,桂艳男称“广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非常高”,但他同时也提到,“一些政策支持仍未完全落到实处”。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