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创投荟 · 专精特新成长记③|新创意科技陈创新:我们的目标是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热管

发布时间:2023-02-01      作者:编辑部  
分享:
新创意,生产线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采访|李慧、闫雪莹 文|何静怡

编辑|李慧、吴政希 图|刘杰成

5G发展浪潮下,智能设备的性能大幅提升,其对元器件的散热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热管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至今仍是电子器件热管理的主要元件。“所有半导体器件都必须在一定温度下工作,过热过冷都会对其工作造成影响,甚至损坏设备。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热管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开发难题。” 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创新说道。

成立于1996年的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创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高效热控制技术,拥有设计制造热管生产成套装备等多项专利技术,是国内唯一可自主建造微热管生产线并进行微热管研发、生产及热方案设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应用领域涵盖消费电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众多场景。

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也开启了一轮互联网创业热潮。“1996年的时候,社会吹起了创业风,我也下海创办了企业。”陈创新云淡风轻地跟记者回忆起创业那些年,“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济腾飞。当时公司刚成立,主要以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为主。然而,企业发展并不是十分顺利,我们不断寻找一些新机会。直到2006年,我和几位专家探讨电子产品时发现,随着电子产品性能提高,其带来的热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而热管作为一种热传递元件,将有效解决电子产品的热问题,发展前景广阔。”

他介绍,热管自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横空出世”后,最初只运用在军工领域,直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在计算机行业普遍使用,令计算机也从原来的“大块头”变得更轻薄、且性能更优。然而,当时国内做计算机热管研发的主要以台资企业为主,而且大多只是延续美国、日本的技术路线,国内几乎没有厂家做这方面的研发和生产。就这样,他带领新创意走上了热管研发的新征程,希望以此弥补国内电子产品热管理领域的空白。

陈创新笑言,自己是物理学专业出身的,研究计算机元器件热管理正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他还找来了深耕热管研究多年的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李勇等多名专家,共同组建起技术研发团队。“我比较熟悉一些原理性问题,比如如何提高热管的性能等,但涉及制造,就需要像李教授那样的工科人才。”他说。

历经4年潜心研究,新创意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究的“表面热功能结构极端制造技术及应用研发”项目先后于2010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于2016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陈创新看来,两度获奖是公司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获奖给予我们很大鼓励,是对我们研发阶段的肯定。”他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我们正式把这项技术进行规模化量产投入。”据了解,该技术作为解决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热危机关键技术之一,其成果已应用于制冷、石化和电力电子等多个领域,并在光伏发电、LED光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转化。

作为一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新创意长期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拥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还建立了省级产学研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2019年,新创意还在肇庆国家高新区设立了大型生产基地,以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目前,已形成月产能800万只热管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新创意的产值也逐步提高。据陈创新透露,公司刚成立肇庆生产基地时,年产值仅有2000多万。第二年,公司年产值增长至5000多万,到今年,已经达到8000多万,复合增幅约86%。

产值的大幅提高,对于新创意这类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陈创新坦言,这得益于公司科研水平以及装备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买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的生产设备来生产热管。因为如果照搬他们的装备和工艺,我们只能跟着在他们后面跑。所以我们必须要自主研发生产工艺和核心装备,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此外,如同芯片制造,一旦光刻机这一关键设备被卡住了,芯片就无法生产。为此,只有拥有自主研发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路线,才能避免‘卡脖子’问题的出现。”

正是凭着这股对自研技术工艺的执着,陈创新带领新创意团队攻克了重重技术难关,在高效热控制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比如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厚度仅为0.4mm的手机散热用超薄微热管,合作研发出可用锂离子电池的热管散热系统等。

其中,他们研发的“复杂表面热功能结构形貌特征与可控制造关键技术”作为微热管研究制造方面的重要技术突破,项目成果已转化为高功率大管径热管产品和相关热控制方案,成功解决了中日高铁核心IGBT热控制难题,为中国中车提供大直径热管生产成套技术设备及热管产品,并在与国际顶级热管制造企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日本高铁(包括新干线和东铁)IGBT散热用热管的独家供应商。

“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创造性地开发很多制造工艺和设备,研发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热管技术路线,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记者问到其产品的技术优势时,陈创新自信满满地说:“我们所生产的热管,能够把600瓦的GPU降温到元件适合温度,热响应时间最快在3秒以内就可达到。”

如今,新创意已实现完全自主研发所有核心工艺生产设备,拥有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超薄热管制造水平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观研报告网《中国热管理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指出,近年来我国消费电子领域热管理材料需求不断增加,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达到了62.2亿元。随着5G商用化进程的推进,更多的导热材料将会运用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数据中心等领域。

陈创新对此表示,包括无人驾驶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将是热管使用的一个新爆发点。但陈创新也指出,目前公司在细分市场仍处于开拓阶段,市场占有率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他乐观到,工业产品要让市场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要做大量的样品,通过试产、量产、不断积累口碑。“由于国外品牌企业有先发优势,我们作为本地研发型企业,尽管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仍需要不断夯实技术、积累口碑。科研人员则要耐得住性子,学会经受各种小失败,不断尝试创新、积累经验,要有'这条路走不通,换个思路再来'的冲劲。此外,我们还要有敏锐的触觉,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在当前国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调培育产业链上各细分市场优秀企业的大环境下,“隐形冠军”之父——西蒙顾和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赫尔曼·西蒙认为,专注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市场的缩窄,企业需要通过产品的多样化来分散专注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

对于专注单一细分市场与多元化战略的平衡问题,陈创新强调,做“专”不会影响市场拓展。他相信,热管的应用市场会越来越广,也会有很多不同的适用场景。为此,企业要长远发展就要不断做好技术储备,不能盲目跟风。“热管作为元器件,位于供应链的上游,我相信未来下游市场是很广阔的。当中的关键是我们要把热管做好做‘专’,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热管设备、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