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虹星科技侯广琦:引领“刷眼”时代

发布时间:2021-09-17      作者:编辑部  
分享:
从实验室走到市场,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虹星科技勇于探索,不断求变,以远距离虹膜技术和虹膜人脸融合产品成功在行业中打造出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实验室走到市场,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虹星科技勇于探索,不断求变,以远距离虹膜技术和虹膜人脸融合产品成功在行业中打造出差异化竞争优势。

侯广琦

天津中科虹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采访丨李慧 文丨苏宝茵

责任编辑丨李慧  图丨由受访者提供

转变

谈起这三年的创业经历,天津中科虹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虹星科技”)创始人兼总经理侯广琦博士所面临的转变可能比过往任何一个人生阶段多得多。从中国科学院的副研究员成为科技企业创始人,侯广琦最大的感悟是从事课题研究和企业管理之间有着天渊之别。

“实验室里只要有几颗特别聪明的头脑,就不难把项目带上一个高度。但对于创业这么一项高度依赖内外部组织统筹协作,而且涉及多个领域不同方面的系统工程来说,光有火车头在前面拉远远不够。就以公司内部管理为例,只要研发、生产、销售、财务、风控等任何一块掉链子,整架高铁便要分崩离析。”他说。

实际上,自这家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致力于远距离虹膜识别和智能三维人机交互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成立至今的3年间,各种突如其来的转变接二连三地出现在侯广琦的日常工作中。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并无捷径,善于总结的侯广琦只能在边做边学中不断积累、反思。

“对这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要素和资源进行梳理以及有效的管理创新,正是除了技术创新以外,科技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另一重要立足点。”他说。

思维和观念的及时调整是迅速适应这场角色转换的关键。刚从实验室走到市场时,侯广琦总感到纳闷:更多客户看中的是操作更简单、价格更低廉的产品,而非一流的技术性能。随着后来对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侯广琦开始逐步看懂了客户的心。

他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纯技术导向思维在此时发生也了转变,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一个立足于客户需求的市场导向的研发思维。“一个产品之所以好,那不是技术有多好,而是因为这技术能被充分使用起来,而且被用得很好。”侯广琦感慨道。

转好这个思维和观念的大急弯,需要打破刻板印象、放下偏见与执拗,侯广琦笑言这难度比技术攻关大得多。光自身转变还不够,作为企业带领者,他还必须带动虹星科技整个团队——核心研发团队80多人当中,既有像侯广琦一样出身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还有其他行业背景的骨干——共同打破固有思维,开拓新思路。

经过多年深耕,虹星科技凭借其自主研发的远距离虹膜识别和智能三维人机交互两大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推出商业化远距离虹膜融合识别产品及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更入选了《科技日报》“2018年中国十大突破技术”。

开启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据侯广琦介绍,与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方式相比,虹膜识别具有识别准确率更高、误识率更低、非接触和极难伪造等优势。可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要求人与设备在极近距离下才能工作,这成为了该技术推广落地的一大障碍。

源于中科院团队的多年技术积累,一直聚焦于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突破的虹星科技,目前已成功将25厘米的虹膜识别距离拓展到1米以上,在实验室条件下,更可拓展至10米,识别全程控制在2秒内,以百万分之一误识率对亿级规模人群进行高效稳定安全识别。同时,团队在“行进中虹膜识别技术”的攻关上也取得创新性突破,真正实现了用户身份的动态识别。据侯广琦介绍,远距离虹膜识别的技术攻关主要有两大难点:

  • 一是远距离场景下的虹膜高清成像。由于虹膜直径仅11毫米,普通成像设备难以在1.2米处采集到清晰的虹膜纹理图像;

  • 二是用户低配合度下的精准识别。用户在使用远距离识别设备时较少弯腰凑近设备,因此成像设备即便所采集到大量虹膜图像,但图像质量往往较低。

为破解以上难题,侯广琦团队有三大“绝招”。

  • 一是成像阶段使用千万像素以上的图像传感器保证足够高的虹膜分辨率;

  • 二是将运行在后端CPU上的智能算法前移到成像设备内,使成像与计算协同作业,以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加快成像速度;

  • 三是研发出快速图像质量判断算法,通过为图片分类,把注意力放在提升中等质量图像的识别精度上,减少计算资源浪费。

尽管一连串的技术攻关使得虹膜识别日益完善,但侯广琦强调,这并不代表它就能替代其他的生物模态识别。“由于指纹、人脸、虹膜等模态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多模态结合的识别模式是生物识别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目前,虹星科技的主流设备均采用“虹膜+人脸”的混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识别的“双保险”。

他进一步解释,从商业模式上看,“虹膜+人脸”既保留了主流市场用户对人脸识别的使用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新旧技术的无缝过渡。“这种‘升级模式’吸引了大量原来的人脸识别设备及驱动厂商跟我们合作。”侯广琦透露。

虹星科技凭借融合远距离虹膜智能成像以及“虹膜+人脸”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产品在行业中成功打造出差异化优势,解决方案已在不同行业应用的细分场景下落地应用。据侯广琦介绍,虹星科技目前已与安防、边检、公安司法、反恐维稳、工业视觉、金融支付、房地产等行业近百家领军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

其中,虹星科技的驾驶员身份识别产品更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该设备可应用在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高速公路等场景,驾驶员在车上直接通过“眼神”识别,即可进行身份验证并完成缴费。而虹星科技的虹膜人脸测温门禁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也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大显身手。该设备能在两秒内,对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高度防护人员进行快速体温筛查与精准的身份识别,适用于医院、学校、交通工具站点等人流集中场所。而且在快速部署方面优势明显。设备即插即用,可与现成的闸机、安检门、自动门禁系统、考勤系统等连动。用户可根据需要,一键实现“虹膜”与“人脸”两种识别模式的快速后台切换。

寻机

过去,社会对虹膜识别的认知度远不如人脸识别,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张张由于被口罩、护目镜遮盖而无法识别的脸,让人脸识别的技术缺陷彻底暴露。社会开始将更多目光投放至虹膜识别技术上。对此,侯广琦有着切身的体会,“今年过来咨询的客户至少是往年的一倍以上。”

2020年1月,虹星科技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据介绍,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打磨、供应链和仓配体系的持续深耕及完善人才储备等方面,以加速公司产品在各行业的拓展和落地应用。

“我们的技术项目最初能从中科院自动化所成功脱胎落地,离不开资本的催化作用。其后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少不了资本的支撑。”被问到资本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时,侯广琦分析道。

获得资本的青睐并不意味着胜券已然在握。在侯广琦看来,机会就像是一颗高高挂在树上的饱满诱人的果实。“爬梯去摘果子吧,这过程中可能会被虫子给咬着,一不小心,人甚至会从梯子上狠摔下来……”侯广琦坦承,危与机从来相互交织。

实际上,在疫情爆发初期,虹星科技其实处于强烈的危机感中。过往公司一直以销售硬件设备为主,在疫情之下,上游制造厂家由于停工无法供货,公司产品库存也不足,团队面对巨大的订单需求却有心无力。

这一挫折无形中推动了公司的转型:从光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商,扩展为用户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展示等服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的未来定位将聚焦于实时场景数字化与智能化。

在采访的最后,侯广琦向记者透露,公司在2020年第三、四季度业绩持续“爆单”,今年有望迎来几倍的爆发式增长。这个国内领先的远距离虹膜识别研究和开发团队无畏挑战,昂首挺步,致力为“精准识别”的未来尽一份力。



《科技与金融》以“把握创新脉搏、挖掘创新故事、引领科技投资”为办刊宗旨,其中【创投荟】栏目,致力于挖掘国内外科技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创新故事。以创业人物、投资大咖访谈、创业项目介绍等多种表现形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搜索文章/转载

请戳菜单栏

qkbj@ste.gd.cn

投稿合作请洽

+86 20-8316-3251

商务合作请洽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