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雪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
采访、编辑│李佳琪 文│叶青
图│由受访者提供
港澳台赛作为一个资源汇聚的平台,搭建起了粤港澳台“赛事+产业+服务”的沟通桥梁,紧密链接港澳台地区各类创新资源和元素,促进海峡两岸暨港澳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
“我们要加大力度把‘创业者说’推出去,既宣传港澳台企业,也为今年赛事报名做好宣传。”每年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以下简称“港澳台赛”)正式启动时,龚雪作为港澳台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随即进入最为忙碌的日子。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组委会合影
近两年,因疫情原因,虽无法到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赛事宣传,但网上的宣传安排却一个也不少。龚雪口中的“创业者说”,是港澳台赛访谈和宣传获奖企和赛事的短视频栏目。
2014年,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等设立发起港澳台赛。据不完全统计,大赛从2014年举办至今已有近270个港澳台项目落地广东省,其中近30家企业已获得社会资本融资。目前,第十届港澳台赛已正式启动。
以赛推进粤港澳台合作交流
“从2000年至今,港澳台同胞到内地创业其实经历过四个阶段的变化。”龚雪开门见山地说。长期与港澳台创业者打交道,让她对港澳台同胞到内地创业有了深入观察的机会。
“第一阶段,从2000年到2010年,主要以港澳台老一辈的企业家为主,他们以投资为导向,自带资本前往内地投资设厂;第二阶段,从2010至2018年前后,这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2014年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一大批有文化、高学历、有技术的技术骨干中青年港澳台同胞以市场为导向,纷纷到内地创设企业;第三阶段,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标志性事件,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港澳台同胞开始研究政策,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二次创业’的起点;第四阶段与第三阶段并行,即新冠疫情之后至今,它表现出‘以人才为导向’的新特点。”龚雪总结道。
在一次交流活动中,一位香港创业者谈到自己到内地前后20年间的一个变化。20年前到内地投资,家人千叮万嘱让他小心,别被骗了。因为当时香港经济发展较好,到内地都是投资者的角色。
20年后,角色变换了——内地发展得更好,香港人带着项目到内地,都成了被投资的对象。这让港澳台赛组委会感触颇深。他们一直思考如何通过港澳台赛这个平台,让海峡两岸暨港澳创业青年互相增加了解,积极向港澳台介绍内地发展情况和浓厚的创新创业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内地对港澳台创业青年的磁吸效应。
构建粤港澳台协同创新生态、助推港澳台优质项目孵化与产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以需求拉动创新合作、促进海峡两岸暨港澳科技创新及文化交流活动……一个个活动被组织起来,赛事活动升级为“永不落幕”的服务平台,更好推进粤港澳台的合作交流。
港澳台赛不仅仅是一个赛事,也紧密链接港澳台地区各类创新资源和元素。赛事作为一个资源汇聚的平台,在开展比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配套,通过开展创业管家、私董会、创业分享会、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努力搭建粤港澳台“赛事+产业+服务”的服务链条,成为推动粤港澳台创新创业大发展的重要品牌活动。
自举办以来,港澳台赛汇聚了近3100项港澳台项目参与赛事,组织近1500家企业考察广东40多个产业园区、孵化器、企业等,积极整合9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200多家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服务赛事项目,拉动银行及社会投资近30亿元。
“一站式服务”解决“水土不服”
以往因对内地政策、市场不了解,港澳台创业者对进入内地发展也是顾虑重重。
“现在惠港澳、惠台的政策很多,涵盖产业、团队、人才等方方面面,加上信息传递更加通畅,一定程度上已经提前解决了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龚雪坦言,但基于港澳台和内地的差异,他们最需要克服是转变观念。
港澳台赛组委会观察到,港澳台青年的创业项目很多是基于本土的市场需求而进行技术、产品研发,不一定能适应内地市场需求。同时,港澳台同胞尚未与内地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如对于相关政策宣介活动,有的创业者不太积极参与,但往往这里却是能获得很多信息甚至商业机会的。
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设立第十二批商标业务受理窗口的公告》,正式批准佛山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港澳台赛组委会立刻在线上组织了一场“2021赛事宣讲及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当时就有香港创业企业提议主办方继续安排后续有关该行业知识产权的分享讲座。
对于港澳台创业者刚到内地即面临着工商注册繁琐、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人才短缺、技术瓶颈等困境,目前大湾区各地区都已有相关政策和机构平台,为港澳台创业者提供专业、贴心服务。
以港澳台赛为例,除了助力港澳创业青年享有相关优惠政策服务外,还提供场地、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服务。“落户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或基地内孵化的港澳台赛获奖企业,由广东省财政给予资金及政策奖补。像各地这种政策,我们都会详细列出,向参赛企业介绍。”龚雪说。
资金和资源是创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港澳台赛组委会多次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科技成果推介会和项目路演,帮助港澳台青年初创企业和团队解决融资困境、降低融资成本。协助对接港澳台初创企业和团队上下游资源链条,促进业务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基地之间的资源共享,开展技术研究协同攻关,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支持项目成果转化落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正吸引着全球创新人才聚集于此。“各地都抛出丰厚的政策‘橄榄枝’,这对港澳台同胞到大湾区创新创业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龚雪指出,虽然疫情暂时阻隔了港澳台创业人员的流动,不过已在内地创业和生活的同胞,对恢复港澳台本土同胞来内地创业信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尤为重要”
冯威棠是香港理工大学博士,2017年底他带着项目回到家乡广东江门创业,2019年报名参加了港澳台赛。从此以后,他就以香港科技协进会会长的身份每年推荐香港企业及青年积极报名参加港澳台赛。
2018年,香港熊霸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Ivan参加港澳台赛并获得文化创意行业赛一等奖。至今他已推荐了多家港澳企业参加今年的港澳台赛。
“以赛为桥,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创业者来到大湾区,来到内地。而且不仅自己来,还带动其它创业者一起来,大湾区正成港澳台青年‘二次创业’新起点,这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利好密切相关。”龚雪说。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生态日渐完善。以国家战略高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疑给港澳台青年到内地创业发展注入了空前强大的信心,对政策有信心、对市场有信心、对发展前景有信心,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都铆足劲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吸引港澳台青年落地发展,这为从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有不同需求的港澳台青年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业场景;港澳台和内地间的机制不断被打通,各类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使得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获得“一站式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加上广阔的市场、成熟的产业链,已成为港澳台青年的创业新选择。“目前,创新创业已经从野蛮生长进入到理性发展的阶段,港澳台创业者应积极树立‘合作、开放、借力’的理念,充分分析和利用好当前的政策红利,与内地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机构、市场服务主体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对此,龚雪也提醒,“内地的市场很大,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和竞争,不要盲目乐观。港澳台创业者要做好心理准备,制定好发展规划,在落地之初通过政府机构的服务可以保证平稳度过初创期。”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尤为重要。”在龚雪看来,创新创业并非高精尖项目的专属事业。内地的市场非常大,需求也十分多样。港澳台有很多非常实用的项目,尤其是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文化创意等领域,“不妨试着到内地进行转化发展,真正推动粤港澳台经济、社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更广阔的连接”。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