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何静: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涵养创新创业生态

发布时间:2021-09-08      作者:编辑部  
分享:
自1991年广东省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广州成立以来,广东省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至今已走过了30年春秋,在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鼓舞创业青年热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培育出一大批知名的高成长性企业,为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何静

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


采访│苏莉娜、李佳琪 文│李佳琪

图│由受访者提供

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孵化器数量达1104家,众创空间达1038家,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持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累积毕业企业达2.35万家,累计培育上市(挂牌)企业874家,培育了小鹏汽车、完美日记、大疆无人机、云天励飞等一批优质知名企业。

今期,《科技与金融》杂志专访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何静,寻找广东省孵化育成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双创”发展的密码。

在关键的时刻,遇到了孵化器

我们泛指的“孵化器”,其实是指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包括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多种形态孵化载体的统称(本文将“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泛称为“孵化器”)。

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围绕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促进企业成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创新带来的成果和突破,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创业企业的累累硕果,将让大众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便捷美好生活,而我们需要以呵护之心来拨动创新之弦,需要精准“滴灌”涵养创新创业生态。

何静秘书长从孵化载体的视角深入观察创业者,深刻体会到创业企业的困难,在她眼里,“孵化器就像幼儿园,孵化从业者就像幼儿园老师,初创企业就像小朋友,幼儿园老师的悉心呵护和关照帮扶,是小朋友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近期省孵协举办的“孵化基金对接汇”上,希森美克的创始人蒋卫中先生的分享让何静印象深刻,他表示,“在关键时刻遇到了关键的人”,从获得天使投资、对接产业资源、到参加国际行业展览、参加创赛步入资本赛道……每一步,都是因为所在孵化器的倾力帮助,才让企业抓住机遇华丽蜕变。

何静感慨,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发至内腑的感到:在创业的关键的时刻,遇到了对的孵化器、对的孵化人。这就是对孵化器培育能力最高的肯定,就是孵化人奋斗不息、久久为功的荣光。

孵化器“打铁还需自身硬”

创业之路本就坎坷,而面对一众在孵企业各式“花样”困难,孵化器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切实帮助到企业呢?何静鼓励孵化器摸准问题、提升对企业“刚需”难题的解决能力。

要为这些初创企业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政府及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至关重要,但何静秘书长认为,更重要的是孵化器“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也需要孵化行业的壮大发展,孵化器要有足够的能力为“小朋友”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首先要让自身强大起来。

何静建议,虽然孵化育成体系的工作重点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但这些新产业的根基还是在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上,因此,孵化器要深耕原有的深厚产业基础,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培育产业集群,发挥地区原有产业资源优势,通过探索以地方龙头企业、腰部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等新模式,汇集已有的资源要素支持创新等途径,寻找新技术突破点、开发新项目、培育新企业,帮助创业企业走得更稳更快,形成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能力。

而对于孵化器的全省布局,“广东省内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是不一样的,就像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并非每个地区都要像广州、深圳这样孵化器载体遍地开花。”何静支招,在有些产业较弱的地区,政府部门不一定要追求孵化载体的建设体量,而更应该有选择地把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去打造1-2个符合当地实际产业经济特色的孵化载体,重点扶持少量有前景、有特色的创业企业做大做强。

创业永远在路上,孵化亦然

未来,广东省孵化育成体系发展目标将由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提升孵化动能、加速产业孵化为主线,深入推进产业孵化集群培育、特色孵化载体提升、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在孵企业“量质双升”、创业导师“扩容提质”、创新创业金融支撑等六大专项行动。

创业永远在路上,对孵化器来说亦然,向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行的步伐不能停歇。六大专项行动中有两项对创业企业帮助尤其明显,何静具体谈了一些看法。

“创业导师的作用四两拨千斤,若没有产业资源的加持,创业企业想发展起来太难了,”何静希望未来可以招募更多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科技金融等不同类型的领域专家担任创业导师,“创业导师可以为创业企业指引发展方向、引入产业资源,帮助创业企业少走弯路、少踩坑。”

何静提出,孵化器帮助创业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时,可以尝试精准对接,做好金融机构和创业企业“男女双方”的“红娘”。孵化载体积极与行业协会、各类金融机构协同合作,在充分了解“男女双方”的特点和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筛选与匹配,有针对性的牵线搭桥,提高投融资对接效率,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为港澳青年提供贴心服务

近年来,随着“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来到广东创业。但即使如此,在粤的港澳元素孵化载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数量锐减。

何静表示,疫情影响是港澳元素孵化载体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但港澳创业青年面临着一些其他突出困难。部分香港的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但对产业链上的需求不太了解,产品距离市场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而澳门文创领域的创业项目居多,这类项目很难达到科技型企业的标准,达不到政府的支助门槛。

为了有效串联港澳创业载体、项目、人才、资本等要素对接合作,吸引港澳优秀创业项目来粤落地,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专门成立了粤港澳“双创”服务专委会,后续在疫情许可的情况下,专委会计划联合多家港澳孵化载体组团去港、澳当地与创业青年进行交流,令创业青年快速对广东省内产业布局的特点以及不同孵化载体的优势有清晰认识,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同时集中为港澳青年讲解政府的相关补贴政策、答疑解惑,帮助港澳青年从补贴政策、产业链需求、产业布局等方面全方位对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解。

嘱咐与期待

在采访的最后,

何静送上了给创业青年与孵化器的寄语: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