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依威能源陈振雄:坚持从0到1、从1到N的全方位创新

发布时间:2018-08-07      作者:李慧  
分享:
2014年,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创业者--EV POWER依威能源集团联合创办人、执行董事陈振雄,将自动化网络式充电系统带到内地各大城市的住宅区,为新能源电动车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采访|李慧、廖婷婷    文|李慧    图|由受访者提供

    

    今天充电难,一直是阻碍内地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软肋。2014年,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创业者,将自动化网络式充电系统带到内地各大城市的住宅区,为新能源电动车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这位来自香港的创业者究竟为内地的充电桩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他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机遇?他的故事对有志北上创业的香港年轻人有何启发?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近这位来自EV POWER依威能源集团(下称“依威”)的联合创办人、执行董事——陈振雄。



EV POWER依威能源集团联合创办人、执行董事    陈振雄


二次创业  从生物燃料转化到充电桩

    2006年,正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读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的陈振雄,认识了资深土木工程师关明德先生,得悉他有计划建立一个全香港最大的生物柴油厂,将我们日常的废弃食用油转化为车用柴油。起初,陈振雄觉得生物燃料转化这个方向很有前景、市场潜力很大,也认为这件事十分有意义,于是,陈振雄和他当时的拍档,与关明德一拍即合,参与了这家生物柴油厂的建设,“我们花了4年的时间打拼,将最初的实验厂房发展成为在香港环保园的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厂房,并实现了全自动生产。但经过公司实际运作后发现,度身定做厂房和系统这个商业模式没有太大的持续性,难以运行下去。”


    当时的陈振雄一直在关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动态。正值香港政府正在开始推动电动车,他发现香港、内地都缺乏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板块——住宅充电。“和国外不同,他们可以在自家车库里安装充电桩,但由于香港和内地都是以住宅大厦为主,难以实现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充电桩。因此,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将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普及的最重要一环。”陈振雄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香港充电桩行业的第一批“闯荡者”。


    2010年初,拿着在生物柴油厂第一次创业赚得的第一桶金,陈振雄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之旅。他带领着团队在香港开展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希望将其建立自动化网络式充电系统带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依威旗下的充电设备几乎遍布全港的停车场,包括政府机构、大型商场、住宅区等。


    这次跨界探索之路,陈振雄走得顺风顺水。自2014年开始,公司进军内地充电服务市场,正逐步成为主流充电服务运营商之一,更与电动车生产商BMW成为合作伙伴。截止到去年年底,依威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建成充电站1,500多个,拥有充电桩超过6,000个。据陈振雄透露,公司刚刚接收到新的投资,其充电桩业务将拓展至另外的23个城市,目标于今年内将充电站增加到7,500个,充电桩数目超过23,000个。


    一方面,大湾区的市场和人才的思维,比更多内地的其他城市更加接近香港;另一方面,内地的科技型人才比香港充足,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的人力成本。

进军内地  坚持“用户至上”

    这些年,在陈振雄的心里有一杆秤,秤的一头是技术,另一头是客户的实际需要,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全靠多年累积的经验与直觉。他对记者说:“让自己也成为实际的用户,来了解他们真正的痛点。”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相应的政策、投资刺激着充电桩行业的快速发展。进入内地市场后的依威,如何在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迅速扩大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陈振雄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用户至上”——就是把服务做到极致,赢得用户的肯定。


    究竟如何将服务做到极致?陈振雄介绍,一方面,在技术研发上,用户可以通过E充站App掌握每一个充电站实时情况,确保用户到达后可以及时充电。此外,更设有24小时充电站自动监测平台,如充电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系统会实时作出相应措施并向用户汇报情况;另一方面,在用户服务上,依威能源成立了一个24小时的客服中心。通过专业培训,客服可以即时回复客户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即便是一些深入的问题,他们也会在一天之内回复用户。“我们希望能够发挥依威的技术优势,真正服务电动汽车用户。只有用户认可、用户使用,我们企业才能盈利。”


    如果说依威在前期广泛布局充电桩、注重用户体验是一个聚集用户的过程, 那么自2017年起,依威将目标投向前端市场,与各大电动汽车生产商和汽车租赁公司相继完成深度合作,当中包括宝马、沃尔沃、滴滴等,则是准备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展拳脚的开始。


    今年5月,依威与共享汽车出行平台PonyCar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加入由PonyCar与AutoX联合发起的“未来出行实验室”,据陈振雄介绍,他们希望在合作中,将充电桩接入到车辆的运营调度,形成汽车充电闭环,实时监控车辆用电情况。对于这次合作,陈振雄认为,“依托这一平台,我们有更多机会与主机厂合作,甚至可以参与主机厂的产品设计环节,共同推进移动快充、智能充电等功能的测试落地。”

未来畅想  充电桩改变生活

    当梦想真正照进现实时,尤其是对于充电桩行业来说,还要经历怎样的“历练”?


    融资,是大部分初创企业的必经阶段。对于依威来说,也不例外。陈振雄对记者说:“我们自成立以来,经历了5轮融资。”基于商业的原因,陈振雄没有细说当中的曲折。但他非常强调一点,“融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而且专业投资者所关注的重点和一般创业者看法未必会一致,一旦‘捉错用神’,就难以打动投资者。比如说,很多创业者以为降低融资金额就等同降低融资难度,但是事实上未必如此。错误计算融资金额反而会让投资者对其所在行业的了解程度打了折扣。”


    他坦言,由于没有一个标准的计算方法,自身在对公司估值计算上,吃了不少亏。对此,他建议年轻创业者,“我们要明白一点,投资者的资金是要让企业提升到下一个阶段,而不是让企业渡过目前的难关。所以我们在做商业计划书时,需要非常谨慎,而且要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


    除了资金,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陈振雄是这样认为的,“人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都会选择留在大企业工作。


    因此,初创企业想要招募人才,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而政府提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令陈振雄在解决人才问题上,有了更多的新思路。“一方面,大湾区的市场和人才的思维,比更多内地的其他城市更加接近香港;另一方面,内地的科技型人才比香港充足,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的人力成本。”


    谈及事业发展,陈振雄信心满满,“我们现在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实现充电桩布局外,还会将触角延伸至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同时,我们也会和北汽新能源、合众新能源等企业合作,在‘未来出行实验室’上进行合作。”


    “我当初想成立这家公司,除了想挑战自己,走一条和一般人不同的路外,还是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电动汽车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行业里留名,让自己的名字能在电动汽车的发展道路上留下标记。”正是基于这种信念,陈振雄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从0到1、从1到N的全方位创新,在电动汽车行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20187月刊,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

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扫一扫,获取更多科技金融资讯。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