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香港“星之子”的科技创新梦想

发布时间:2018-08-07      作者:廖婷婷  
分享: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刺激下,粤港两地企业闻声而动。对大多数香港科创企业来说,这或将是重振香港科创的希望,也将是无数创业者实现自己梦想的大舞台。香港“星之子”陈易希就是其中的一个。

采访| 李慧  文|廖婷婷   编辑|李慧   由受访者提供


陈易希

从“星之子”到香港科创者

      2004年,他凭借“智能保安机械人”获得第55届美国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物理学二等奖;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把一颗编号为20780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成为香港获命名小行星中最年轻的一位;2006年,17 岁的他被香港科技大学破格取录取……

      2011年,他开创“Bull B Tech”公司,主攻各类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2015年,他获委任为创科咨询委员会成员;2016年,他获颁铜紫荆星章,表彰其在推动香港创新及科技发展方面的贡献……
      十年的时间,在香港媒体眼中“看着长大”的“小小发明家”陈易希,已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脚步而逐渐成长,这位曾经的“星之子”早已不再是青涩的“明日之星”,如今,他以亮眼的科创成果一一实现着当年的梦想,成为香港85后年轻创业者的代表。
      曾名列香港《2005风云人物》少年榜榜首,陈易希的发明之路开始得很早。把发明当娱乐的他还在小学时就发明了第一件产品,修理了自家的电饭煲、录像机、电灯,还将家里大门直接改造成了“指纹”开关的高科技大门。
      而将科技融入生活的陈易希也不否认自己在发明创造上所具备的天赋。“从小就有比较强烈的改造欲望,中学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满足感后更增添了对发明创造的热情。好在后来坚持下去了,也算是将发明创造用在了‘正道’上,走上了科技创新的创业者道路。”大学毕业后,陈易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对于过往的经历,他最感谢的还是自己对于科技“根深蒂固”的坚持。
       如今,陈易希创办的“Bull B Tech”公司已走过七年时光,在香港的科创界占有一席之地,在软件应用程序开发、数字解决方案等方面成绩突出,成为香科技创新的行业翘楚。

陈易希表示,公司这几年在软件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帮助香港企业实现升级转型,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在开发时间与服务上提升性价比,综合成本比竞争对手缩减至少50%,最新开发应用的智慧校园(Smart Campus)解决方案已经成熟应用到香港近100所学校中,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香港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我们也正是在这种竞争中找准方向并不断夯实基础,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

智慧校园产品

香港创新精神的代代传承

      陈易希的科创发展之路不仅成就了自己,更树立起香港科技创新的榜样力量。而随着内地诸多新兴城市的崛起,重在金融的香港也在全球的科技竞争中日渐式微,对于诸多初创型科技企业来说,其发展道路仍旧面临着巨大挑战。
      陈易希认为,在香港做企业一定要反应迅速,科创型企业焦点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而在市场拓展、企业运营、投融资等方面,则是初创企业亟待提升的。
      陈易希坦言,一方面,目前的香港还是偏向于金融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资金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它们看重的是对资金增值的信心和保障,而对于科创企业的信心则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不同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对于本地企业的地方性保护,香港是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企业只有通过增强实力来提升竞争力。
      “香港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我们也正是在这种竞争中找准方向并不断夯实基础,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我们现在也开始尝试与美国、加拿大的企业开展合作,争取更多海外市场。”陈易希认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不断直面挑战,而自己身上也仍然具备传统的“香港精神”,并依旧保持着一颗坚持科技创新的初心,“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首先要的就是他们对于科创的热情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满足感,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科技孵化的平台,更是无数香港年轻人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

      纵使路有艰难,成长在老一辈香港人双手打造的沃土中的陈易希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香港年轻一代的“狮子山精神”。他们在群星闪耀的天空中重新擦亮屹立在东方的这颗“明珠”,更将香港精神代代传承,让人们看到未来香港的无限希望。

澳大湾区开放合作竞争大舞台    

      2018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1年。21年来,两地科技合作日益密切。香港拥有世界级的科研人才和设施、优良的法律制度与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地则拥有13亿人的巨大市场和优良的创业环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提出,并随着内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香港与内地创新科技的融合发展,对区内企业来说将取长补短,放大彼此优势的协同效应。

      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更多香港企业提前嗅到了这批政策将带来的红利,纷纷将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数十倍于香港的市场容量和争夺激烈的人才资源作为香港本地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搭上这个“引技”“引智”的大舞台。
      在科技创新领域,陈易希提出“微创”的理念,与新型的科技团队或初创企业合作,将双方技术整合起来,加以自身的二次开发与创新,从而达到技术升级、缩短研发周期的效果。“虽然现在公司的大部分技术产品都是自己所研发的,但如今内地的电子支付已经领先全球,加上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经验,未来将借由粤港澳打通渠道,促成两地企业的合作。”陈易希希望与内地企业在技术研发共享上展开更多合作。
      而内地的市场拓展潜力,也是陈易希如今最为看重的,他表示,香港的市场非常有限。希望通过大湾区为香港企业进入内地提供更便捷的通道,共享平台资源。陈易希也希望将公司的智慧校园产品输入内地,目前正在与区内的100家学校进行沟通,计划未来两年扩展到四五百所学校中。
      虽然科创是香港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而人才也是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香港特区政府也积极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引入海外和内地科研人才,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商机。

      陈易希认为这不仅能刺激香港本地人才“自我增值”,对企业来说更是打通人才渠道,也希望通过人才计划吸引本土人才,从而进军大湾区,不断拓展更多港外市场。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20186月刊,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
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扫一扫,获取更多科技金融资讯。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