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
采访、文|李佳琪 编辑|张孟月
校对|吴政希 图|由受访者提供
互联网软硬件技术发展逐步成熟,虚拟数字人产业随之进入了“爆发期”,科技巨头纷纷在虚拟数字人赛道投资布局。不知不觉,“虚拟数字人”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在音乐会、商场、银行等场景,各式各样的虚拟数字人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据统计,北京冬奥会期间约有30个虚拟数字人参与了冬奥会相关活动。
不过,目前虚拟数字人产业仍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隐私安全、法律伦理等一系列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新生事物,大众对于“虚拟数字人”的认识也还存在不少空白。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教授日前接受了《科技与金融》杂志的专访,围绕“什么是虚拟数字人?虚拟数字人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虚拟数字人有哪些社会价值?虚拟数字人带来了哪些新机遇?”等问题展开解答。
在专访中,沈阳教授谈到,虚拟数字人在人际交往、生产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产生新的影响,虽然给网红主播等职业带来挑战,但也带来新的职业类型与工作模式,极大解放人类生产力,而虚拟数字人能否走远,则取决于其社会价值。当前,虚拟人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但仍存在开发成本高、AI情感化不足、交互场景单一、变现能力不足等问题。
Q:请您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虚拟数字人?
沈阳:虚拟数字人是通过聚合科技创造的存在于虚拟世界,且具有类“人”特质的数字形象。它是元宇宙中自然人进行虚拟时空感知的主要交互中介,是实现人机融生交互的组成部分,也是元宇宙的经济增值板块的主体。虚拟人与自然人、机器人共同组成了元宇宙的“三元”。
Q:2022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市出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虚拟现实相关的支持政策,这对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来说,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
沈阳:从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再到2022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化虚实交互体验,这一系列政策关键词的出现表明,发展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大力扶持也促进了虚拟数字人产业的发展,未来各行业对虚拟数字人的功能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
Q:您认为近年来虚拟数字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有哪些因素驱动?
沈阳:前面提到政策对虚拟数字人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存在一些外部因素。
一方面如“元宇宙”概念的爆火,政府及企业对元宇宙赛道的积极布局,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场景的入口,不可避免地在营销、教育、医疗、政府服务等实体经济场景下产生多元化应用。
另一方面,近三年新冠肺炎疫情使人肉身出行受到限制,推动了非接触需求的发展,如虚拟发布会、峰会论坛、网上购物、直播短视频、在线教育等带来的虚拟消费习惯使得“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
从虚拟数字人技术本身来看,AI和虚拟数字人建模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基本可用的阶段,其带来的新型消费体验、营销效果、传播模式等促使相关企业或媒体积极投资布局。
可以说,这是技术整合与场景数智化需求的“双向奔赴”,各行业在数智化场景需要更人性化的AI解决方案,而虚拟数字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Q:虚拟数字人技术迭代进展如何?
沈阳:初期虚拟数字人的研发以CG技术为主,存在制作时间长、开发成本高、重复利用率低、面部表情不自然等问题。
如今虚拟数字人的拟人交互加速迭代,技术路径发展为CG技术、AI驱动和动作捕捉三大类,制作时间和费用得到了一定压缩,虚拟数字人拥有真人或类真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应用范围朝新闻播报、数字员工、直播带货、教育、客服等多领域扩展,呈现出B端、C端市场双线发力。
我们希望下一阶段的虚拟数字人能够从外观的形态模拟,进阶到情感的可交互,其外观形象、交流能力、理解能力等能够更接近真人,实现与人类高质量情感互动。
随着未来AI能力增强,虚拟人的能力将超越自然人,“虚拟人”的实体化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自然人、虚拟人、机器人三者共生的社会。
目前,我们团队正在就三元一体化引擎(自然人通过该技术,实现自然人与虚拟人、机器人在外形、交互、行为、认知层面的一体化生存)作出技术层面的探究。
Q:虚拟数字人行业的现存痛点有哪些?
沈阳:目前虚拟数字人产业的主要痛点有三:
第一是技术成本高,比如开发成本、终端成本和体验成本仍需进一步压缩;
第二是交互场景单一,目前具有AI交互功能的虚拟数字人主要应用于咨询服务与公共媒体领域,此类虚拟数字人虽然已经具备沟通延时短、问后即答、语言清晰、可实现24小时无休止工作等优点,但基于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当前虚拟数字人回复内容多为预设模板的机械性回复,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在同一场景多次交互、多轮对话后难免会出现答非所问或陷入死循环的“尬聊”现象,不过最近ChatGPT技术取得了进步,这一点将有很大改善,相信2023年,这方面的技术将会快速应用于虚拟数字人;
第三是变现能力不足,目前虚拟数字人可通过直播打赏、录制单曲、广告宣传等形式变现,主要依靠人设营销,但由于当前技术条件下虚拟数字人开发难度仍然较高,它们更多仍是“活”在短视频和精修图里。
Q:虚拟数字人的应用现状如何?
沈阳:虚拟数字人产业链的主要应用场景涵盖传媒、游戏、影视、金融、零售等多个领域,其中服务类和身份类是核心应用领域。
在我们的调研样本中,虚拟主播、虚拟明星等偶像娱乐类虚拟人产品占据76%,数字员工、虚拟助手等专业服务型虚拟人产品占据24%。我们希望未来虚拟数字人更多应用于专业服务场景,在整体上解放人类的生产力与创造力。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虚拟数字人能够进入C端消费市场。
Q:虚拟数字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沈阳:虚拟引擎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的功能指向将逐渐扩展,从普适化向个性化渗透,并将发展全新故事内核,最终成为元宇宙时代用户的交互中介。
未来虚拟数字人方案的使用成本会逐渐降低,虚拟数字人的功能指向将进一步向C端扩展,
不仅有面向粉丝的虚拟偶像,还会进一步延伸出个性化定制的虚拟数字人,在儿童照料、适老科技、单身经济等领域拥有一片蓝海。每个用户都能拥有自己的虚拟化身,承担一定的功能分身或情感陪伴角色。
未来,基于自然人、虚拟人、机器人的“三元活态”将成为元宇宙虚实融生、破维连接的载体与入口。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产业的存续与发展。
Q:元宇宙风口下,虚拟数字人又会如何发展?
沈阳: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的触角,将逐步渗透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更多领域,探索以虚拟人IP为中心向虚实扩散的元宇宙数智营销生态的可能性。
虽然由于当前XR、全息投影等呈现手段开发成本较高,现阶段活跃虚拟数字人的呈现终端绝大部分以PC、移动端的电子屏幕为主,但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以AR、VR、全息投影和裸眼3D等方式令虚拟人与受众进行交互。
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元宇宙时代,用户将摆脱平台“孤岛”的垄断,需要更私域化的应用场景、个性化的叙事逻辑和三维化的独特表达。未来用户将从当下以平台为主要媒介,转向以虚拟数字人为主要媒介进行交互,带来新型数字消费体验。
Q:您认为虚拟数字人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社会价值?
沈阳:整体上,虚拟数字人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虚拟数字人不仅可以参与到用户的生活中来,还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例如缓解真人手语主持人稀缺问题,成为人们的助理、朋友,甚至伴侣。
在商业领域,虚拟数字人可能会重构内容生产模式,提升数字内容生产效率和质量,助力品牌的产品宣传和形象打造等。好的虚拟数字人甚至可以颠覆搜索领域,最近出现了这个趋势。
虚拟数字人具备工作时间无限制、出错率少、后期维护成本低于人工成本等优势,能够替代一些基础的、简单的人工服务工作,为第三产业带来发展契机,同时可以将一部分人从基础服务型工作解放出来,去填补社会上创新型、多变型人才的空缺。并且,虚拟数字人产业还会衍生出一些新职业,例如捏脸师、虚拟服装设计师、职业中之人、调音师、运营官等,像一些捏脸师的月薪已经达到4万元的水平。
此外,虚拟数字人作为新型媒介,有助于跟踪、统计、分析、模拟和展演个体、民族、历史记忆,参与构建保存数字记忆,这对非遗文化、文旅馆藏等场景有较好赋能作用。
Q:随着虚拟数字人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有哪些潜在的社会风险需要注意?
沈阳:虚拟数字人所在的虚拟世界与互联网、信息工程、游戏、大数据、云计算等相伴,技术让虚拟数字人越来越像人,未来他们不但可能具有人的基本能力,在其他功能上也会有一定的延伸,甚至超越人类,因而虚拟数字人也会相应带来一些新的法律伦理问题。
例如,深度合成的边界问题,在大量抓取网络视频、图像的深度合成之下,肖像权的保护隐患已初现端倪。还有隐私安全的保护问题、公民身份的界定问题、虚拟数字人的“网婚”问题、网络管辖权的困境等。
未来我们还要提防可能由虚拟数字人带来的网络诈骗权责归属和消费者上瘾等一系列潜在风险。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