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魏志恒 、杨望:从国际视角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2-03-11      作者:魏志恒 、杨望  
分享: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现已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
文丨魏志恒 、杨望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现已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与高科技发达经济体的对比来看,我国在资源投入、转化中介方面,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根据《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和《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测算,我国2020年研发强度为2.4%,美国2020年研发强度约为3%。然而,我国近10年研发强度平均增速为10.2%,高于美国的2.86%。

在我国研发强度逐年上升期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暂未达到相应水平,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中介搭建以及风险保障方面。

资源投入方面,首先,当前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主要目标导向并未完全同产业相结合,还未形成完善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在专利所有权人同企业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进程中,通常是将所有权一并转移给企业,减少了潜在的增值收益,对科研人员的市值收益缺乏保障。

其次,刺激技术创新政策投入力度不足。在免征或者少征收中小科技创新类企业的营业税、增值税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激励政策,在给予科技创新项目的贷款利息补贴力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介搭建方面,我国高校较少有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中介平台或者公司,通常是通过技术交易平台将企业与高校等科研院所连接起来,帮助供需双方合作对接。这类方式虽然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对研究人员的激励机制不足,高校科研人员的关注点很大一部分在于课题经费和学术研究,对于成果转移促进产学研建设的热情相对较低。

二是科技成果交易的基本面不足,主要表现是对科技成果的定价方式尚未统一,不同人员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利润分配方式存在分歧。三是科技成果交易生态尚未完善,主要包括从事专利服务的机构质量存在差距,参与关键环节(如技术估值)服务的中介较少。风险保障方面,对于专利持有人来说,其权利包括转移专利使用权、保留专利所有权以及享有增值收益权,但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以上权利并未完全保障。美国是国际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高的国家,据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 Claims和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调查数据显示,美国2020年所开发专利总数为413176,专利实施许可总数为352013,专利成果转化效率为85.2%。同时,据中国技术交易网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0%;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德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近年来维持在80%以上。本文认为,发达国家的“创新成功三角 —— 商业环境、税收和监管环境、政策支持”的创新体系帮助其在全球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势。良好的商业环境是发达国家“创新成功三角”的基础。发达国家的商业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社会环境。美国冒险精神盛行从而引发了社会较强的科技创新意愿和对高质量创新产品的需求。德国公共科研体系较为完善,对创新的企业群体重视程度极高。日本凭借其特有的团结合作精神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二是成熟的融资体系。美国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创业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募集资金,风险投资者更期待创新型科技项目的出现。日本丰富了其合作模式,增大了高校科研资金来源,允许接收外部机构的经费,通过契约共同推进研究。德国制定了灵活的资金激励政策,采取科研成果与产业合作绩效挂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配置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美国的专利转化形式是“1对N”机制,即专利所有者可以将专利使用权赋予多个企业,加大了成果转化成功的可能性。德国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连接供需双方,使得科研方向以市场精准需求为导向,形成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日本则采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研究的新范式。税收环境是发达国家“创新成功三角”的强大驱动力。发达国家是处在技术发展的前端国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当鼓励市场竞争,对于创新型企业及全球外贸企业应当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因此政府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纷纷制定宽松的税收环境。政策支持是发达国家“创新成功三角”的决定性因素。发达国家的政策支持主要表现为对研究机构的资金支持,对科研人员实质收益的保障,对成果转化中介的搭建。在科技成果转化资源投入力度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的构建上,我国还有提升的空间,建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多种投入要素以及培养高效的中介机构。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包括政策投入、资金投入以及激励机制。在政策投入方面,加大中小企业在科技市场投入的补贴,激发企业对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同时,更应突出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增值收益,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宏观环境。在资金投入领域,建议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推动成果转化的形成。其中,“开源”是指银行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低息贷款以及其他贷款优惠政策,保证企业资金充足;“节流”是指国家对新型科技企业减少营业税等。在激励机制制定方面,建议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机制进行优化,打破企业创新发展的阻碍;完善科研人员的利润分配机制,取消“一刀切”的奖惩制度,制定灵活的收益分配方式。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搭建方面,首先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数量,利用中介机构专业性、市场性的优势,在专业性较强的细分领域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价问题,确定技术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标准,激发供需双方研究和应用的积极性。再次,打造技术服务、市场管理的综合性人才队伍,支持中介机构向经营专业化、信誉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最后,扩大开放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以从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探索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研究人员参与联合研究的模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探索。


编辑|李佳琪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