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专栏 | 陈志明:以自主、协同、开放为路径,切实推进广东科技自立自强

发布时间:2021-10-08      作者:陈志明  
分享:
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全球竞争博弈新赛场中把握主动权和主导权,走出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广东实践道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战略地位迈向了历史新高度。

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大战略中,广东有条件、能力和信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数据显示,至2020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R&D投入稳居全国第一、研发强度达到美国、丹麦等创新型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量等指标全国第一,形成工业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等独特创新优势。

从学理来看,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协同、开放三种类型创新活动的有序展开,以实现关键核心领域 “技术追赶”或科技前沿领域“技术蛙跳”的战略目标。自主创新重在能力建设,特别是形成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本质是联结创新主体,形成创新轴带、创新链和创新体系。开放创新的目的是加强创新体系与环境的互动,以持续产生创新动力和实现创新体系的演进。

广东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地位,以自主、协同、开放为路径,在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中扮演中坚和硬核角色。

以转型、策源、集成为重心,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立足“四个面向”增强集群转型升级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攻方向。广东2020年GDP总量已超1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28万美元,以高新区、工业园区、专业镇等为主载体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备在“四个面向”相关领域进行突破创新的经济基础和集群优势。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合作为动力、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双十”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

以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抓手提升科技策源能力。从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强国以及大国竞争背后更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较量。要加大基础 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央地协作,以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突破口弥补广东创新体系中高等教育实力较弱、大院大所较少、科技领军企业不多等原始创新能力短板,同时培育新兴产业。

比如广东已建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共15家,其中中国(东莞)散烈中子源已正式投入运营,正在带动新材料、肿瘤质子治疗、中子治疗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业集成创新能力。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在企业已成为广东的创新特色和突出优势 。要充分利用企业创新主体优势,加快抢占5G、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智能装备、生命健康、高端医学诊疗器械、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主导权。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纽带作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在产业融合中形成创新和竞争优势。

立足区域、产业、企业三个层次,

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深化区域协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以及五大都市圈、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大推动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与分工协作。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创新成本上升,将自然产生溢出效应,寻求外围低成本区域的支撑,构成连绵发展格局。

香港在高等教育以及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领域极具优势,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则在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开发及应用、数字化平台等方面实力强劲,香港间接融资优势突出,而深圳直接融资十分发达,粤港澳、珠江东西两岸地区间联动需求十分巨大。

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粤港澳、“一核一带一区”以及都市圈内部城市合作,探索与发展区域创新合作的新模式、新类型,通过破解区域创新发展不均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立一体化创新优势。

深化产业协同创新。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珠江口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的装备制造产业带,以及沿海重化产业带之间的融合发展会产生集聚、裂变、孵化等多重效应,形成巨型创新创业空间。

要发挥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引导、协调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不同产业体系创新要素自由高效流动与重组、多层次创新主体和平台相互协作,推动广东从终端产品创新优势向中间品创新优势升级。

深化企业协同创新。过去企业协同创新更多体现为产业链上下游垂直合作或产学研合作。但在创新的“乌卡”环境中,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非常快,竞争对手间、跨行业企业之间的水平合作快速发展,在创新活动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这种新型创新方式,亟需产权、信用、利益协调等制度层面的充分保障。

围绕空间、制度、网络展开,

构建开放创新合作新格局

建设世界级开放创新高地。发挥广州-深圳-香港科技集群优势,积极探索开放型创新“特区”建设,将广州、深圳等发展成为类似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圣何塞、特拉维夫等全球创新关键纽带型城市。

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收入高低已经不是吸引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在规则、规制等制度层面能否与国际先进地区与先进水平衔接,成为引人的着力点。要在科研组织与管理、知识产权、人才评价、创新环境等相关制度进行大胆探索及突破,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高水平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 独角兽企业等在开发、整合、应用全球创新资源的主体作用,与最前沿研发网络、产业网络以及人才网络保持紧密联系。

加大全球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制度保障与平台支撑,探索研发资金跨境双向流通机制,鼓励企业建设海外创新平台,促进跨境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及价值创造。

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全球竞争博弈新赛场中把握主动权和主导权,走出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广东实践道路。


编辑|李佳琪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