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微创新”
发布时间:2018-09-13 15:08:17
作者:况杰
严格来说,我不是一个全职的专业投资人。但是这不影响我经常收到大量的商业计划书,有些是朋友转来的,有些甚至是并不熟悉或者根本就不认识的人发到我邮箱的。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一般陌生人发来的商业计划书,我大概只会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做一个快速浏览。如果在一分钟之内还不能看出所以然,我就放弃了。我相信,比我好的“伯乐”成千上万,特别好的项目一定是给了远比我名气大的、经常在社会上“忽悠”的那些投资人,馅饼不会掉到我头上的。
我有个师兄,当年曾经是南非报业集团中国区投资负责人。2001年,南非报业集团分别从IDG和电讯盈科(“小超人”李泽楷)手中买下腾讯12.8%和20%的股份,合计金额约3200万美元。而到了2017年,南非报业持有的腾讯的股份,市值大约是1500~1700亿美元。换句话说,这笔投资,17年间增值超过5000倍。
每次我们清华校友聚会,只要我这师兄在,我都要请他讲这个故事,激励在场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对,主要是激励投资人。所有的投资人都梦想有一天能够投资一家未来的伟大的平台企业,类似腾讯这样的。可惜,17年过去了,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似乎大的平台都已经产生并且形成了垄断,现在别说发现新的腾讯,能发现投资“拼多多”的机会都不容易。所以,很多投资人都感慨生不逢时。
其实,大可不必感慨。如果你只想着发现下一个腾讯,可能你几年都投不出去一个项目。而南非报业集团在投资腾讯之前,在全球各地投资了上百个互联网项目,多数都“打了水漂”。17年5000倍的收益固然好,其实如果能有平均年化超过20%的投资回报率(平均的意思是要覆盖那些失败的项目),就是很不错的了。
最近看的这些商业计划书,虽然大部分没有感觉,但还是有几个项目,我感觉是有一定的发展前途的。我不太喜欢那种纯粹自称“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我当然不是反对商业模式创新,但是仅靠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没有“护城河”的,也就是别人随时可以抄袭你的。另外,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伴随着大的科技进步甚至是科技革命的,否则或许只能成为商业模式“改进”。
我更加看重的是在一定的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创新,或者叫“改进”也无所谓,但是一定有技术门槛。这种“微创新”,似乎没那么让你心动,更不可能让你尖叫,但是却更脚踏实地,相对容易发展壮大,并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哪怕是微小的推动作用。
比如,我有一个认识十多年的朋友,是一名老资格的软件工程师(资深码农),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软件锁”,解决汽车“锁住在原地”的问题。从大的概念上叫车联网;从具体的方向说,解决了汽车分时租赁中的汽车管理问题,解决的是整个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痛点;从可以想象的发展空间看,还解决了保险行业与分时租赁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就是所谓的“分时保险”。
其实,做这个的人很多,做各种高大上的“车联网”项目的人也很多,其中有不少做平台的,描绘的前景也是很广阔。想象一下,全世界(或者全中国)上亿辆汽车能够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是多么令人心动的场景!把汽车想象成一部移动的大号手机,就可以理解这事应该不难。
但是,真的能把全国的手机连在一起的,首先也就是三大运营商,当然更主要的是铁塔公司。能够把全国的汽车连起来的,我估计首先应该是“三桶油”的加油站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充电桩,而不是创业中的车联网平台公司。要走平台,首先得有四梁八柱,以及很多其他条件支撑。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首先需要有小的改进,有“微创新”,在各种“微创新”的基础上,才有大的革命性的创新。
顺便说一句,我这个朋友的车联网项目,已经拿到了pre-A的投资,A轮投资也有几个投资机构在盯着。祝他好运,也祝所有的“微创新”好运!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2018年8月刊,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
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扫一扫,获取更多科技金融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