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地方政府推动银行贷款支持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5      作者:李希义等  
分享:
李希义,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金融、中小企业创新。

李希义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科技金融、中小企业创新。

赵海红

本科,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应用统计等。

推动银行支持科技创新,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举措。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的典型特点,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选择国内成都、中山、青岛、西安、重庆等几个地区作为研究样本,调研这些地区政府和地方银行加强合作开发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特点的信贷产品的做法。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可以依据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合同、知识价值开展金融创新,研发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而地方政府通过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多方参与的银行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则对银行敢于放贷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1.引言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动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是落实党和政府对科技金融一系列决策与部署的要求。从我国的金融资源结构看,银行仍然是国内企业最大的融资渠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贷款存量占全社会融资比重超过60%。因此作为科技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型企业仍然是科技金融的重要工作。

中央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现状,近期相继制定了多项支持政策,着力推动。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银行保险机构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先行先试,研发专属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了《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创新积分制、技术合同、产业链交易等信息,完善科技金融特色产品”。但在实践中,科技型企业尤其是早期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特征明显,拥有很多专利等无形资产,但普遍缺乏固定资产,因而面临抵质押物缺乏的难题,很难通过传统方式获取银行贷款支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银行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至关重要。

基于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成都、西安、重庆等多个地方政府和银行合作,推出了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特点的信贷产品。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这些地区作为样本,归纳了这些地方银行开展的金融产品创新,分析了地方政府和银行合作范式,总结了这些地方政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以供国内其他地方和银行参考借鉴。

2.成都市等多地政府和银行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专利等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之一。自2006年中央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之后,国内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都重视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维护,国内有效专利存量持续增加,截至2025年1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是4 802 160件,有效实用新型专利数11 673 841件。企业拥有的大量专利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了坚实基础。针对企业拥有专利等知识产权较多的现状,自21世纪初很多地方开始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调研发现,成都、中山和青岛三个城市的做法很有特色,地方政府通过和银行开展合作,引入多个机构建立银行和政府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探索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来推动银行贷款支持当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1 成都市启动包含知识产权质押的综合信贷产品——“科创贷”

成都市作为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聚集的城市之一,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7所,科研机构98家。作为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双料试点地区,成都市在知识产权金融方面进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实践,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都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始于2008年,其特色是市政府承担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绝大部分风险。2008年,成都市科技局与成都银行签订了《成都市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融资合作协议》,具体实施单位是成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成都银行体育场路支行,二者签订了《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融资合作实施办法》,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其中,成都市政府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对成都市银行机构发放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担保支持。如果企业方出现贷款违约,科技局所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要承担损失的90%,贷款银行承担损失的10%。

随着科技金融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加快健全全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政企金协同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成都市在2014年启动“科创通”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服务新型平台建设,推出“科创贷”金融产品,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风险分担能力,推动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

成都市财政出资3.73亿元设立了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增信+补偿+分担”债权融资新的机制,推动银行发放基于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信用和股权的“科创贷”贷款产品,重点解决针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首贷”难题。截至2020年9月底,“科创贷”累计为2 361家(笔)企业提供信用、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的信用类贷款51.57亿元。

2.2 中山市建立“银行+政府+保险+知识产权服务公司”贷款风险补偿模式,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基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较大的特点,广东省中山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并发挥知识产权专门服务机构在知识产权评估中的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中山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总规模为4 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 0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3 000万元,用于补偿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风险。为扩大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中山市政府还让保险公司加入风险分担中,一是以贷款保证保险的形式,进一步分担贷款风险,二是通过保险公司的专利保险,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减少知识产权侵权维权的难度。另外,针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交易流转、变现难等问题,引入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参与贷款项目,并由其承担适当的风险比例,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对知识产权评估环节的把控,进一步降低风险。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旦出现贷款违约,由银行、政府、保险公司、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等各方按照26:54:16:4的比例进行风险分担,合力推进业务发展。

2.3 青岛市建立“荐评担险贷”工作模式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开展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在估值风险、侵权风险以及变通风险等多种类型的风险。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的高风险问题,青岛市推出了“荐评担险贷”的工作模式,由青岛市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组织专利评价、保险、担保、银行及经纪服务机构建立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服务联盟,构建了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市场化运作体系。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专利权出质融资的企业提供专利评价、保险、担保和信贷支持,改变了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转移由政府资金托底的传统做法。

其运作模式为:

一是“荐”,即在可质押知识产权的选择上,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推荐作用,加强对申请企业的道德风控,扩大企业和知识产权信息的来源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

二是“评”,提高对知识产权估值的准确性。利用市场化专业的知识产权咨询机构对拟质押的专利权进行法律性、技术性、经济性的评价,既满足了金融服务机构的工作需求,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又降低了专利评估的风险。

三是“担”,引入担保机构来承担风险。担保公司不仅分担了20%的贷款风险,而且还创新性解决了因为企业到期未偿还贷款引起的银行贷款逾期罚息与保险公司履行赔付责任滞后的矛盾,首次解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与《贷款通则》中相关规定不兼容的难点。(未完,完整内容,请订阅杂志。)


责任编辑 | 余健仪

文献来源:李希义、赵海红.地方政府推动银行贷款支持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金融,2025(5):47-50.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