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陈华、陈雨阳:长三角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10:51:17 作者:陈华  
分享:

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群之一,科技和金融资源丰富,推动长三角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分析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出发,总结长三角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现存问题以及硅谷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建议。

陈华

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为金融脆弱性、财政险计量等。

文丨陈华、陈雨阳 图丨由受访者提供

一、引言

在我国,科技金融概念最先由赵昌文(2009)⁽¹⁾完整提出,该定义强调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作用,认为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安排。

房汉廷(2015)⁽²⁾则将科技金融定义为一种新经济范式,这一新经济范式以培育高附加价值产业、创造高薪就业岗位、提升经济体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促进技术资本、创新资本与企业家资本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

基于以上两种定义,科技金融可以总结为科技与金融有机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以科技企业寻求金融资本来推动科技创新进步为核心,而科技创新的进步反过来也促进了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成本的降低。

科技和金融的良性融合绝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互相推动、协同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科技金融作为二者融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是决定我国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搭建多种形式科技金融合作平台。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也多次提到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应更加紧密。

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应继续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群之一,2020年,长三角以仅占中国2.1%的区域面积贡献了中国约24.09%的GDP。

科技企业活跃、各类资源丰富、综合实力强劲,这些优势使长三角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这使长三角的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变得更为关键。

二、科技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科技金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有助于推动科技的创新和进步,科技创新成果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者在深入融合的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利用双方发展的优势解决自身发展的痛点,相辅相成,进而对经济增长形成协同放大效应。

(一)金融推动科技创新

由于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往往具有高风险性、高投入性以及收益不确定性的特征,融资渠道较狭窄,因此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支持。

第一,金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金融系统可以迅速筹集大量资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第二,金融有助于降低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

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斥着多种难以规避的风险,金融提供资金前的审查机制有助于判断和筛选出有价值的科技创新项目,金融市场更是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种风险分散的途径,从而有效降低科技创新的市场风险。

第三,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的人员构成多为科研技术人员,往往缺乏资产管理和筹集资金方面的经验,金融机构能为其提供包括资产管理、兼并收购等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二)科技创新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升级

“无科技,不金融”已成为金融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说我国金融行业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

第一,科技创新为金融提供技术支持。

现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地改善了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节省了金融行业的运营成本,全方位提高了金融机构在获客、服务、风控、业务创新、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第二,科技创新产生的新兴产业,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向⁽³⁾,这有助于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

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使两个独立的行业相互促进,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进而合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1+1>2”的协同效应,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三、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本文选取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市、浙江省的嘉兴市、安徽省的合肥、芜湖、蚌埠三市为例,以说明长三角地区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中做出的有益探索。

(一)上海

第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技金融的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办了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沟通桥梁,缓解二者的信息不对称,促进科技贷款、股本融资、科技保险、政府专项资金的顺利对接。

第二,2020年,上交所推出了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上海),这是中国第一家正式开课的科创板培育中心。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以打造“科创之星”、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加快登陆科创板,以充分发挥科创板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第三,位于上海杨浦区的浦发硅谷银行是一家专注为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服务的科技银行,由上海浦发银行和美国硅谷银行共同出资组建,该银行旨在推进高科技风险投资。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同,浦发硅谷银行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能力,建立了以核心技术、人员团队、经营模式等多角度评估的科技创新企业认证标准,采用股权债权结合的方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搭建信息资源平台,降低融资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信息搜集成本 ⁽⁴⁾。

(二)江苏

苏州市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是中国最早进行科技金融融合试点的城市之一,早在2009年,为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难题,苏州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十多年来,该市积极致力于推动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科技金融苏州模式,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其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居于江苏省前列。

该市通过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确立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实施由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缓解了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的“科贷通”也是为推动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而进行的有益尝试,这一金融产品专注于向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科技贷款服务,2020年“科贷通”进一步升级,通过扩大产品惠及范围、提高风险补偿比例助力科技型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

(三)浙江

嘉兴市是浙江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该市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促进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另外,截至2019年,嘉兴市共组建了24家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以缓解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难题,推动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

(四)安徽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首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地区,安徽省以合肥、芜湖、蚌埠三市为主体,在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机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制、创新科技保险体制机制等方式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建设。

但相比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安徽省的科技创新滞后于金融发展,创新成果市场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金融行业的投资需求,从而抑制了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四、长三角科技金融融合亟待提升的方面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然也包括长三角科技金融一体化,然而当前长三角地区的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平衡问题。

具体来看,上海在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以及科技金融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但相比活跃的创新环境,金融资金略显不足,难以为该地的科技发展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江苏和浙江的金融资源相对充足、创新水平却滞后于金融发展,这抑制了两省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安徽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其在科技创新水平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科技金融的有机融合。

三省一市发展的不均衡使长三角地区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处于较低水平,这让长三角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面临较大阻力。

(二)创新成果市场化程度不高

创新是科技金融发展的源动力,当前我国长三角的创新水平以及创新成果市场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长三角虽然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但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科研成果缺乏应用场景与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并存。

以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安徽省合肥市为例,2015-2019年间,这四座城市的研发投入(R&D)均持续增长(如图1),但自2016年,上海市、苏州市、合肥市的专利产出水平,即每亿元R&D经费带来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却呈现下降趋势(如图2)。

图1 2015-2019年四市R&D经费支出(亿元)

图2 2015-2019年四市每亿元R&D经费

带来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同时在2015-2019年,上海市、苏州市、合肥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R&D经费支出比值也持续下降(如图3),这都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创新成果市场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图3 2015-2019年四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与R&D经费支出的比值

(三)科技金融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科技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金融系统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同样也离不开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支持,二者互相需要,基于利益驱动而自主形成的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体系将极大地加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

用。

根据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20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从2011年的100.00分(基期)增长至2019年的204.16分,在协同创新指数的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环境支撑五项一级指标中,创新合作增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科技与金融领域的协同创新需要继续加强。

(四)政府在科技金融发展中的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已进入知识产权大国的行列,包括“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不尽如人意、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外,由于科技研发具有期限长、风险高、投入高的特征,无论是政府引导还是自发形成的科技金融中心,其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在财政资金上的支持。

目前长三角各地政府多采用政府引导基金的方式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信贷支持方式单一,覆盖范围有限,使得政府实际引导作用不强。

(五)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基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分散体系在其中就变得尤为重要。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的特点,而长三角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这使得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方式有限,中小科技企业难以通过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取长期、稳定的信贷支持。

为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专门服务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科创板,该版块为长三角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新的直接融资渠道。但与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相比,科创板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当前不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退市机制使科技创新企业仍然难以快速获取股权融资。(未完)

编辑│张孟月、余健仪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稳定性研究(20&ZD082)》、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全产业链风险计量及其管控协同体系构建(tscy201804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封面故事|陈华、陈雨阳:长三角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研究


[1]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房汉廷.科技金融本质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5(05):5-10.

[3]何芸,贝政新.长三角经济圈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耦合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3):20-24.

[4] 沈彦菁.科技金融发展的模式探讨和路径研究[J].浙江金融,2019(03):54-61.

搜索文章/转载

请戳菜单栏

qkbj@ste.gd.cn

投稿合作请洽

+86 20-8316-3251

商务合作请洽


本文摘选自《科技与金融》杂志2021年4月刊

欢迎订购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