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贾康、彭鹏:以包容性供给侧制度环境引领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23      作者:贾康、彭鹏  
分享:
分析区块链的技术内涵和意义,讨论该技术当下可观察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应争取的发展前景,并结合新经济发展的经验,就如何引领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提供包容性的政策环境,提出具体的思路和建议。

中央提出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标志其在我国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本文分析了区块链的技术内涵和意义,讨论该技术当下可观察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应争取的发展前景,并结合新经济发展的经验,就如何引领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提供包容性的政策环境,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

▲贾康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彭鹏

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业务经理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

文丨贾康 彭鹏 图丨由作者提供

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这是区块链技术诞生数年以来,在争议中首次被中央提到自主关键技术创新的高度,也注定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我们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针与相关政策,引领这一新技术发展,积极应对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在构造创新发展供给侧环境的努力之中,争取占领全球竞争中的区块链技术这一创新高地。

提到区块链技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去中心化”。但这并不能完全概括其内涵和意义,而且这种表述也容易带来对区块链技术的质疑,尤其是其对“中心化”的现有监管体系可能带来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敏感。

我们应首先聚焦于区块链建立信任、消减交易费用的实质。如果从技术的正面性与积极意义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即在现有的信用体系中完全排除人的主观因素可能的扭曲性影响,完全通过客观的、点对点、多旁证的方式来完成交易的背书。

这就引向了区块链技术所能带来的革新进步的本质:构建一种全新的无人为干预、不依赖中心化节点的信用体系的有效供给。这样的一套新型信用体系,一定能够带来交易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进而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范围。

区块链的颠覆意义,来自变革信用体系,缩短信用链条距离。因此,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有望从市场基础设施层面的供给侧推动生产力实现飞跃提升的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想象空间。

区块链技术自2009年以第一代比特币为代表诞生其应用案例以来,其已经历了两次迭代,从2.0版本的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再到如今3.0时代已跳出金融领域、开始为商业经济提供广泛的可编程方案,期间由于“炒币”等现象带来起起伏伏,褒贬不一。

可以说,在行业发展乱象之外,技术本身的演进总体呈现了更为积极的导向,并正越发呈现出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任何技术都有局限性,区块链也不例外。区块链技术具有非常鲜明的优点:高透明性、高自治性、不可篡改、高(数据)安全性。但同时对应地,它也就带来了无隐私(账本公开)、不可撤销、交易确认延迟(速度较慢)、难以适应监管要求等一系列问题。

从技术原理和特性来看,当前的区块链技术需要解决的最突出问题是“不可能三角”,即区块链的可扩展性(Scalabil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安全(Security),此三者只能取其二做到最优。这也就导致了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存在事实上的局限性。

以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比特币为例,比特币凸显了去中心化和安全(匿名)这两个方面的极致,但基本放弃了自身的可扩展性。

比特币是一种交易效率非常低下的记账和激励体系。尽管随后推出的以太坊,试图优化交易效率、提升可扩展性,但交易效率同样难以满足广泛的需求,同时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还不得不有所让步。

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交易速度,甚至突破比特币为代表的早期区块链的所谓“挖矿”(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来提高效率,那么就必然在去中心化等方面要作出让步。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更多地是在不可能三角上寻求一定的平衡。

但回到本文开头所讨论的切入点,“去中心化 ” 并不能代表区块链的全部,也不应当刻意、绝对化地在技术路线上追求这一方针。因此,需要认识到区块链中实际上应当容许一定的中心化成分。

首先,为了提高交易效率,应当在容许记账权的中心化的同时,做好监督权的去中心化。中心化的节点能够大大提高运算效率、节约能耗,但需要平衡好个别节点过强的问题,但对区块账本的监督权,应当尽可能放大、去中心化,才能确保技术的本质。

其次,无须固守POW机制的“原教旨主义”,而应当允许多元化增量。比特币以“挖矿 ” 机制控制增量速度,以及总量上限的设定,有效确保了比特币的价值不会通货膨胀,但刻意要求通过POW机制来产生增量,也大可不必。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是信用体系和流通机制,增量机制的多元化,有利于服务凭借区块链创新实现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第三,账本层面的中心化和(智能合约等)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以兼容并包。事实上,通过在现有的银行体系或其他行业的具有中心化特点的底层账本基础上,充分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使得其运行于去中心化的虚拟机群上就能带来整体架构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兼容上层原有的“开放金融”或API(应用程序接口)等架构。

第四,确保流通的、不可篡改的区块组成的链条,是区块链技术应当固守的形态。信用的本质是要在流通中应用,而区块的不可篡改性是这一机制的必要保证之一。

因此,区块链不可动摇的形态,不是前面提到的POW机制或账本全面去中心化,而是每一笔交易的既成事实不能更改,并在流通过程中逐一串联成链(账本)。在这一基本形态上尝试于合理权衡中突破不可能三角,是可行的努力方向。

前文提及,区块链技术如今已“出圈”金融领域,迈向了3.0时代的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具体来看,其发展还有明显的不确定因素,但已可知,因区块链的分类不同,应具有相应的不同应用领域。

区块链大致可区分为公链、联盟链和私有链(或专门链)三类。其中,公链应用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信用体系),同时也是受制于不可能三角局限最明显的领域。

目前最直观可行的公链应用方向,是数字货币。除了比特币外,目前已经出现了两大方向:其一,是Facebook此前提出的Libra体系,旨在建立一套新的国际货币清算体系,但几经修改、妥协,目前仍不得不基于现有的数种强势法币、稳定币来实施;其二,是单一主权国家内通用的数字钱包,譬如我国央行主导、已开展局部试点的DECP(数字货币),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数字化现金、有限匿名(央行掌握完全信息以实施反洗钱)、小额双离线支付等全新功能。

其中,数字货币实质上不得不存在中心化的清算节点,但同时也已经对现有的法规体系形成了冲击,且对清算能力建设也构成一定挑战,未来可能仍道阻且长。

联盟链的应用规模相对小了许多,但应用范围却要广于公链。从银行的金融票据(避免造假),到合同管理(智能合约),再到特定产业的供应链追溯(钻石、食品),数字化资产转移,甚至投票、众筹,或碳排放认证等等,对交易速度无高频要求的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初步成功案例。而私有链主要应用于企业或组织内部,对于内部审计、特定内部数据的管理,都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项重要的信息革命中的创新,同时现阶段由于其技术特性与创新难度,也具有自身的应用局限性和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但我们需要以包容性的制度供给,打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促进这种有巨大潜力的新生事物的发展。

以下从如何营造鼓励创新的供给侧环境入手,试提出促进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六条建议。

第一,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分类、分层次引导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应积极推动公链的技术研发先行、审慎推进DECP等尝试,同时鼓励联盟链、私有链层面技术的商业化技术应用。

第二,不失时机地探索和推进监管体系创新,营造鼓励和包容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把监管体系的适应性改革,放在一个动态认识、跟踪科技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科技金融在发展中可能的突破口,结合未来可能的监管场景,积极研究提出监管的预案,将其作为监管部门重大的战略部署之一。

第三,监管体系创新要积极总结在所谓“互联网+”取向上已有的防范风险方面的经验教训。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已对接到现在的“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上,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首先肯定它的一系列成功之处——这个金融科技也就是“互联网+”概念之下,于金融领域运用高科技的一系列创新手段。但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高度重视负面的教训。比如大家现在都已经痛切感觉必须进一步总结教训的P2P,连续爆雷,牵涉不少人民群众。(未完) STF 

编辑丨李慧

责任编辑丨苏莉娜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康.贾康读中国经济力量之三:创新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贾康.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转型[J].扬州大学学报,2019(02):15-20.

[3]彭鹏,贾康.以新供给视角重新梳理和解读全要素生产率[J].财政科学,2016(08):39-43.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杂志2020年5月刊,欢迎订购本刊,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