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北京金信网银总经理李崇纲:科技赋能金融监管 冒烟指数让风险企业无处藏身

发布时间:2019-06-27      作者:编辑部  
分享: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金融领域的移动互联化和新型机构的不断涌现,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如何以科技力量赋能金融监管,既有效地防控潜在的金融风险,同时又能为金融科技创新预留一定的空间?本期《科技与金融》独家采访北京金信网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崇纲,为您分享金融监管科技应用的实践案例,解读我国金融监管及金融监管科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为一家大数据公司,不应该只是以技术为擅长,更应该真正解决行业痛点。”李崇纲告诉记者。正所谓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金信网银从2014年成立至今,5年以来一直坚守在金融风险防范的战壕,把枪口直指行业痛点。如今已经服务150多个金融监管用户;实时监测130万家地方金融机构动态,覆盖了全国各类金融企业;对12万余家风险企业实现了提前预警,覆盖了20多个行业;辅助公安经济侦查部门侦查研判50多起金融案件。这看起来貌似简单的几行数据,蕴藏着金信网银5年的兢兢业业和野心勃勃——成为金融风险防控专家,做金融监管科技的领先者,让天下没有骗人的公司。

 

Chapter 1】金融监管的“痛点”在哪里?

 

   在我国现行的“一委一行两会一局”金融监管框架中,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逐渐清晰,新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也逐渐显现。李崇纲介绍,目前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存在的痛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监管任务重,对象多。近几个月以来,全国多地金融办“升级”为地方金融监管局后,一方面要继续承担原来金融办的职责,另一方面,还将原来散落在其他部门的一些金融管理职能整合进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三大任务, 监管范围扩大到“7+4”类机构,具体包括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强化对投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所等的监管。这给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监管任务重、对象多,信息化管理难度大,而且还缺乏执法权、职责界定尚不明确。此时,金融监管科技应该发挥其作用,建立全流程全业态的系统整体监管方案来应对新形势。

 

   二是发现难。一方面,发现监管主体难。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界限逐渐淡化,若忽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潜在系统性关联、仅进行传统的机构监管则会面临多重监管和监管真空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发现潜在高风险企业难。例如北京、深圳、上海均有约20万余家类金融机构,而一个地方金融局负责风险防范的工作人员数量一般仅有个位数,这么少的人员如何可以高效地监测20万家金融机构,并快速地识别出其中有风险的企业从而可以进行预警?以前传统的线下检查方法已经无法完全应对当前的复杂现状。

 

   三是研判难。当发现了潜在高风险企业后,下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如何确定该企业属于高风险企业?特别是在目前《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还未出台的情形下,监管部门行政执法难度较大,很难直接从企业获取真实的经营数据作为判断和管理依据。在这种背景下,金融监督管理局如何寻找合适的数据来取证分析,并对企业进行准确定性成为第三大痛点。

 

   四是处置难。金融机构的资产情况、资金去向纷繁复杂,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摸清各个机构的脉络,对其进行合理处置,以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维护地方金融行业的稳定,从而营造较好的金融营商环境是痛点之四。

 

Chapter 2】直击监管痛点,金融监管科技来接招

 

“冒烟指数”——利用大数据监测预警金融风险

 

   在科技应用和监管趋严的双重背景下,通过技术手段降低金融合规成本,提升监管科技能力的金融监管科技应运而生。金信网银以金融监管科技驱动金融监管新范式,建立了“金信网银大数据监测预警金融风险平台”,帮助缓解监管部门监管任务重、对象多,风险企业发现难、研判难、处置难的行业痛点。该平台以大数据作为驱动,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时处理多元的风险信息,对金融企业风险进行分级预警、分类处置,提升监管部门主动发现、提前预警金融风险的能力,帮助监管部门开发更加有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金信网银针对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不同需求,在各地方金融监测预警平台上个性化开发了不同的风险预警模型,如最早开发的北京的“冒烟指数”,随后相继开发的深圳的“海豚指数”、重庆的“悟空指数”、武汉的“白鳍豚指数”等。

 

   以“冒烟指数”为例,最初的构想源于森林着火要冒烟的警示,烟的大小预示火势大小。冒烟指数主要从5个维度来考量企业的非法集资风险相关度,即合规性指数、收益率偏离指数、特征词命中指数、传播力指数、投诉举报指数,后经数据分析加权测算出冒烟指数,指数越高预示企业的风险越大。冒烟指数其中包括冒烟指数分析、冒烟指数变化分析等其他指标和功能。对指数在20-40分段内的企业,平台日常监测;指数在40-60分段内企业,平台重点监测;指数在60-80分的企业会被列入高风险监测群体,定期汇报给监管部门。监管机构金融办、工商、税务等部门将定期上门排查清理。对于超过80分的企业,政法机关马上启动打击处置程序。

 

   “冒烟指数当下实时监控了北京约17万余家企业,其中已经有数百家前期预警的企业最终被公安经济侦查部门立案侦查。监测预警平台的数据实时同步给公安经济侦查部门,出现高风险报警后,公安部门会出动线下侦查甚至刑事打击。这说明目前的监管手段从风险预警到行政执法再到打击治理,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链条,在风险防范和处置上已经起到了实际作用。”李崇纲总结到。

 

“知识图谱”——为企业精准画像,风险企业难逃法眼

 

   金信网银为“冒烟指数”“悟空指数”等指标设计了企业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监管部门可以直观的看到企业复杂的组织架构和周边信息,让风险企业无处藏身。

 

   例如2015年轰动一时的P2Pe租宝案”,监测预警平台的预警机制和企业知识图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该案让金信网银在业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监测预警金融风险平台对e租宝第一次的预警得分就是77分,并且通过企业知识图谱反映出e租宝具有涉众性强、违法违规广告多、集团扩张速度快、利润率高(平均达到12%)等高风险特征,该信息报送至当时的北京市金融局后受到了重视,随后监测预警平台持续1年内每个月都会采集、分析e租宝网站平台对外发布的所有信息包括产品标的情况并及时报送监管部门。2015年初,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冒烟指数正式预警e租宝平台具有高度风险。后期这些风险信息也作为“e租宝案”佐证被报送至公安部门。在这个过程中,穿透式的大数据动态评级监管方法对企业进行一层一层剖析,企业知识图谱为企业描绘精准画像,合力为金融监管提供便利、提升效率。

 

“天罗地网”——实现金融监管的多方联动

 

   现在部分地市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在牵头搭建“地方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银行证券、中小微金融企业等金融机构参与共建并提供数据,金信网银提供技术支持。金信网银为地方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了一个名为“天罗地网”的全流程全业态整体监管方案,将政府收集的数据和小微金融企业报送的数据进行全面整合梳理,利用人工智能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分析,为监管部门执法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天罗地网”方案正在尝试打通各地市区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让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多方联动的风险防范全覆盖,即中央地方联动、市区联动、行刑联动。如现在已经实现的中国银保监会与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的联动,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北京市各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银行与金融机构等其他行业的联动。“现在金信网银也正在协助重庆搭建市区联动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未来,我们希望在京津冀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实现大数据覆盖和联通,让风险企业无处藏身。”李崇纲表达了他的期待。联动化的平台不仅可以加快非法集资处置效率,还可以反哺服务于实体经济,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评级信息,成为信息共享平台。

 

Chapter 3】金融监管与金融监管科技的未来

 

监管沙盒助力实现强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的平衡

 

   李崇纲认为强监管为金融行业营造了规范健康的发展环境,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未来金融科技创新才会有更加良好的飞跃,而“监管沙盒”可以保障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创新之间的平衡,让强监管为创新预留空间。

 

   “监管沙盒”的概念在2016年由英国金融行动监管局(FCA)首先推出。“监管沙盒”主张当监管部门无法判断某项创新带来的风险时,通过保护机制保证金融创新者能够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适度创新并控制风险,将创新的项目作为法律的灰色范畴进行试验,并对创新的后果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免于法律的处罚。换言之,“监管沙盒”机制可以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合理的放宽监管力度,减少金融科技创新在规则上的障碍,从而催生更多创新。

 

金融监管的未来本身蕴藏着创新

 

   目前,我国大数据金融监管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无论是大数据结合监管机制的设计、监管部门的组织架构重建等都处于这个阶段。“金融科技的超前发展,倒逼了监管体系的改革。”李崇纲认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本身蕴藏着创新。”首先,未来的金融监管理念将会革新。从前的金融监管主要是现场核查的方式,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金融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传统线下检查的方法显得十分被动,无法适应现今金融科技的发展。把大数据引进金融监管是理念上的革新,这是一个把被动性监管变成主动性、包容性监管的过程。其次是监管机制需要创新。“监管沙盒”是目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金融监管机制,可以较大程度上弥补现有监管机制的缺陷,英国和美国的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最后是深化监管的方式将会改变。采用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撑协助监管机制建设,让监管科技在监管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以覆盖不断新生的金融业态,这实际上也是金融监管的一种创新。

 

   因此,逐渐完善的监管组织架构加上成熟的金融监管技术如大数据联动平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利用等,将加速对金融行业实施全面实时监控,令监管有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实现监管先行,创新有规可依。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20196月刊,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

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科技与金融》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