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科技赋能,催生银行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06-27      作者:编辑部  
分享:
2014年12月,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众银行”)正式成立,这是由腾讯及百业源、立业集团等深圳民营企业共同发起设立。 成立近5年来,微众银行的发展表现抢眼。据其近期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微众银行去年资产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服务客户逾1亿人。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高科技、创新型银行,微众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作了哪些新探索?又是如何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平衡?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


 

借力科技服务中小微企业

 

    据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举措,是加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口。微众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科技、普惠、连接”的愿景,与传统银行相比,微众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

 

    “银行业应结合具体行业的小微企业实际需要,通过运用数字科技,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帮助小微企业提高获贷能力。”姚辉亚说,“微众银行致力于运用数字科技,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客户。”

 

    微业贷就是其的一大尝试。微业贷是国内首款全线上企业流贷产品,主要针对传统业务模式下客户申请不方便、业务审批流程长、资金到账慢的“痛点”,应用远程身份认证、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帮助小微企业客户在线完成从申请至提款的全部流程,真正实现小微客户“不用跑一次银行,企业贷款已到账”。

 

    同时,微众银行设计了基于大数据风控的风控模型,建立了客户准入规则、企业信用风险模型、全流程反欺诈措施、交叉核查风控措施、信用风险评估等风控措施,实现了效率与风控的有机统一。

 

    截至201812月底,微业贷产品已服务小微企业34万户。其中46%为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38%为批发零售企业。此外还涉及物流、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户均授信金额为传统银行小微贷款的10%,服务小微企业平均雇员人数仅10人,助力授信企业近100万员工就业。

 

    除此之外,微众银行更研发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核心企业及各级供应商的信息流进行了整合,创建核心企业关系链。“我行以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出发点,搭建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服平台,可为核心企业解决上游供应链稳定性难题,为中小供应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痛点并积累行业生态数据。”姚辉亚表示,该平台现已实现链上链下的系统间交互、供应链线上的资产流转。其中,在“1+N”融资模式下的链属企业可凭借核心企业被赋能的信用开展融资。

 

    此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核心企业、渠道方、出资方的信息壁垒,实现多机构间文件实时互传,免去了传统业务模式下相关步骤,将应收账款的生成、确认和登记的时间从7天缩减为1天之内,从而实现应收账款实时转让和清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他透露,平台的第二期版本还将逐步增加尽调文件上链存证、根据链上数据重新评估风险、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线下协议等功能,从而保证供应链信息的可追溯性,实现供应链透明化。

 

科技投入占全行费用支出30%以上

 

    从“微粒贷”到“微车贷”,再到“微业贷”,微众银行依靠科技力量,把服务中心下沉。“我们的科技经费投入占全行费用支出30 %以上,科技人员占全行员工比例则始终保持在50%以上,这是微众银行得以在底层技术研发、科技标准制定、应用场景探索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的秘诀所在。”姚辉亚说。

 

    早在20158月,微众银行采取开源技术、按分布式架构搭建技术平台,成功建成完全自主可控、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银行核心系统。同时,确立了“ABCD”金融科技发展战略: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技术),CCloud Computing(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

 

    “我们所打造的金融级智能身份识别技术,不仅整合了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技术,更引进了异步审核及在线视频补充核身流程,满足金融级身份认证场景的需要。”据姚辉亚介绍,微众银行还依托人工智能算法,打造了“微金小云”智能客服机器人以及云催收平台等创新产品,为金融行业开展业务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由微众银行牵头成立的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的成员已扩充至六大类行业、近110家机构。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研发而成的区块链开源平台以及金融分支平台现已完全开源,促进了国内开源区块链生态圈的形成。

 

    20182月,广州仲裁委基于“仲裁链”出具了业内首个裁决书,标志着区块链应用在司法领域的真正落地并完成价值验证。这是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共同研发的。此外,微众银行开发的区块链机构间对账平台,全年保持零故障运行,交易记录数已超2,000万笔。

 

    微众银行完成了多类金融云产品能力的整合,并搭建起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云管理平台。在连接同业方面,微众银行在SaaS平台上叠加了牌照、业务流程、端到端的产品体验和最佳行业实践,形成了微动力“SaaS+”平台。微众银行还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多个业务场景,搭建了精准营销与智能运营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场景;搭建了金融级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推出基于舆情的贷中风控平台,实现定制化的贷前快速准入和贷中、贷后全流程风控及监控等功能;构筑了监管报送和反洗钱应用平台,具备海量数据处理与弹性扩容能力,大幅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截至2018年底,微众银行共有234项技术应用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拥有业务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银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监管机构应为科技创新预留空间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如同孪生兄弟。在姚辉亚看来,“两者互为矛盾,互为促进。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长效发展,创新的底线不能逾越挑战监管的底线——即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判断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的平衡要点在于:创新是否促进了银行业有质量的创新,是否有利于实现“三升两降”(编者注:提升效率、体验以及规模,同时降低成本和相关风险。),是否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是否有利于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他特别提到,监管机构应在监管框架下为科技创新预留一定空间,包括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各种金融科技,支持银行在创新过程中的内部组织变革,在保障隐私和安全、做好经营风险防范隔离的前提下,包容与鼓励银行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创新,并可考虑设立“监管沙盒”等新机制,并在其中应用监管科技。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这有助于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姚辉亚认为,一个安全与效率并重的监管体系,需要实现金融科技的行业化监管,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以及推动建立监管科技创新应用试点。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解决跨境之间的信息流动问题,通过建立监管节点,将监管需求纳入到区块链技术的试点应用中,实现跨境金融创新监管。

 

    当记者问到金融监管新趋势——监管科技时,姚辉亚认为,监管科技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金融监管模式,提升金融监管效率,降低机构合规成本。“监管科技是协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统一的最佳技术手段,有利于推动银行业的科技产品创新及长期发展。”他说。

 

    微众银行目前正密切关注监管科技的发展,在探索采用合规监管科技方式提升合规效率、降低合规成本的同时,也积极主动探索通过监管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监测效率,帮助监管机构构建穿透式监管和功能性监管能力。

 

    在合规端的监管科技领域,微众银行组成了反洗钱可疑规则机器联邦学习小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探索反洗钱的场景应用。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监管报送平台,建立监管数据集市,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分析、处理与报送,满足支持亿级客户、亿级账户、单日千万笔交易的监管报送需求,有力支持银行监管报送制度的落地实施。

 

    在监管科技领域,微众银行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下称“深圳市金融办”)合作了“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项目,搭建基于分布式架构的监管大数据平台。监管部门可利用平台的计算能力,全面分析数据,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该平台已应用在深圳市金融办的22PC服务器上,覆盖了深圳90%以上的P2P规模,接入平台进行数据报送的P2P公司也在持续增加,总报送数据量在1.9亿条左右。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20196月刊,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

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科技与金融》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