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 Technology的联合创始人兼CTO陈震宇:科创“初心”筑就香港未来
陈震宇用一颗坚定的科创“初心”,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舞台上为香港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采访|李慧 文|廖婷婷 编辑|李慧
在中国内地“双创”热潮的带动下,乘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香港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已“奋起直追”。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香港本土企业也重新获得更多机会,他们用一颗坚定的科创“初心”,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舞台上为香港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陈震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科技创新助推“智慧香港”建设 2016年,陈震宇带着他的团队来到香港科学园成立“CHAIN Technology”,不到一年时间开发出“融合实景系统 Hybrid Reality Platform (HRP)”,通过其创新研发的整合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结合三维视觉、数据管理及实景建模技术,将海量的建筑物及管理数据以可视化方式呈现。 简单来说,是将建筑设计师脑海中的设计图生成立体化模型,直接呈现出未来建筑的建成效果,相关人员可直观地阅览资料并及时调整,实现建筑进度、模拟培训、设施管理的全流程跟踪,提高建筑项目达标率,降低工程管理成本。同时,通过平台收集的大量数据资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 作为CHAIN Technology的联合创始人兼CTO,陈震宇创新性地将传统的建筑及地图绘图技术扩展至物联网应用,构筑起他们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他表示,系统可在云平台操作,不仅可实时获取数据,也可根据需求进行场景设定,并通过系统良好的兼容性快速推动市场化应用。 目前,陈震宇已与香港科学园合作推动“智能园区”建设,他们将园区的施工大楼、建筑大楼的BIM模型数据整合,透过HRP技术进行可视化呈现,让园区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大楼的施工、运作情况。 同时,他们亦参与研发“智能灯柱”项目,于科学园率先试用,通过灯柱上设置的“触点”感知大气温度、湿度、空气指数等,并借助视频系统获取影像进行空间数据计算,实现对车流、交通、具体车辆的“中央控制”。 作为“试验田”,陈震宇团队计划未来将科学园的“智能园区”推广至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他们以技术的创新为立足点,用“科创”初心助推“智慧香港”的愿景实现。构建一个无“后顾之忧”的团队 陈震宇的创业之路可谓“半路出家”,他拥有超过十年管理大型信息科技系统的经验,说到放弃此前稳定的工作从“新”开始创业,陈震宇表示是从“心”出发。他说自己想要不断挑战,将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变成现实,并且享受这其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相信香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走上了这样的道路。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业务拓展初期,团队经常会遇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曾经有个客户介绍了一个大型项目——引入HRP成为其工程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当初大家都对这个项目信心满满。但在充分评估后,我们发现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最终婉拒了。”陈震宇说。他们这次“主动”放弃大好的机会被客户认为“不识抬举”。即便如此,陈震宇和客户耐心解释,让客户了解清楚当中的技术困难与需要承担的风险后,令客户对他们另眼相看,还邀请他们参与客户的研讨会议,重新修订研发要求。这样,他们坚守技术保证,用“信誉”赢得市场和客户的尊重。 对此,陈震宇归功于团队的力量,并庆幸自己遇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此前,CHAIN所研发的项目在市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无任何经验可借鉴。起初我们并不确认产品能否被市场认可,只是凭着多年的经验和直觉认为可行。”陈震宇说,不过拥有一个令你无后顾之忧的团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当初谁也无法保证成功,失败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却没有一个人放弃。 他感激团队每一个人的充分信任,团队成员花了无数个日夜,几乎是“睡”在公司,将最困难的技术问题在首个半年攻破,吸引到第一批客户。再通过客户的参与,对产品做出适时调整,最终在第九个月成功研发出第一代HRP),算是开启了市场应用的第一步。 其实,陈震宇的团队也不是一蹴而就自然形成的,毕竟对于新的初创公司来说,在早期吸纳人才并非易事,从最初的两人到如今的十几人团队,CHAIN Technology也摸索出一套“本土”的人才招揽办法。 陈震宇表示,在招揽人才时,他们会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通过不断地游说,吃下无数闭门羹后,他们终于找到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人”,再通过他们的脉络吸纳更多“新鲜血液”,此举除了能更快速建立起公司所需要的团队外,也因为“新鲜血液”们皆由“老人”们亲自招聘及挑选,形成“树状”的人才招纳模式,这样不仅能在早期较快建立信任及默契,对初创团队走上正轨帮助很大,这也正是CHAIN Technology能专心技术创新,迅速带动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原因。 如何搭建一个资源集聚平台,集成资金、市场、人才、政策等公共服务性信息,让两地企业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的资源管道,也避免企业因“水土不服”而出现“硬着陆”,这对初创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中介”引流培育科创企业发展沃土 虽然CHAIN Technology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才体系,但陈震宇坦言,香港的人力成本过高,企业的长久发展还需开拓新的人才管道。除此之外,科创企业集中的多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如何获取资金、打开市场方面仍然具有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推进,希望通过双方的沟通获得更多互助互利是两地科创企业共同的渴求。对此,陈震宇认为,如何搭建一个资源集聚平台,集成资金、市场、人才、政策等公共服务性信息,让两地企业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的资源管道,也避免企业因“水土不服”而出现“硬着陆”,这对初创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相对于内地如火如荼的“双创”热潮,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香港正在“奋起直追”。对于以服务业为中心的香港来说,CHAIN Technology所在的香港科学园算是科技创新的一块高地,这里为科创领域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是香港唯一一家提供实验室和装备的孵化平台,为初创企业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上节省了资金,也增加了团队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 诚然,香港已在资金、人才方面密集出台支持政策。但在科创领域,香港的年轻人很清楚,如果自己的产品想获得市场成功必须到内地去。 陈震宇表示,鉴于语言、文化的相似性,CHAIN Technology计划于2018年底首先进军广州市场,通过本地化的人才培养、市场培育逐渐扩展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地区,希望粤港两地利用政府、社会资源共同搭建起信息的“中介”平台,将内地的“双创”热潮引流香港,也希望香港更多的年轻创业者勇于尝试,涌现出更多“创客”助推香港科技创新产业的重振和腾飞。 本文刊登于《科技与金融》2018年6月刊,如需转载请与编辑部联系。
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

扫一扫,获取更多科技金融资讯。
文章评论